一.生活制度
应根据不同季节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生活常规,如睡眠、进餐、活动、游戏、作业等每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次数及间隔均应合理安排(要求制作一日生活环节时间安排表)。
注意:正常情况下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冬季可酌减但不得少于1小时。
二.膳食管理制度
1.建立食堂管理制度。.
2..儿童伙食应专人负责,建立伙委会,民主管理。
3.儿童伙食费专款专用,与工作人员伙食要严格分开。
4.创设卫生整洁舒适的进餐环境,按时进餐,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保证儿童吃饱每餐饭。
5.根据季节供应情况,制定适合婴幼儿年龄的代量食谱,定期更换。
6.托幼机构应每季度进行一次膳食评价,保证儿童摄入的各种营养素占供给量的90%以上。
三.体格锻炼制度
1. 遵守合理的生活制度,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儿童特点的体格锻炼,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2.在正常天气下,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
3.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开展儿童体格锻炼。
4.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适合各年龄组特点。
5.加强运动中的保护,避免运动伤害。运动后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食欲、睡眠等状况。根据个体差异,对特殊儿童给予重点照顾。
四.健康检查制度
1.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到指定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园(所)。
2. 儿童入园(所)时,托幼机构应当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
3.儿童离开园(所)3个月以上需重新按照入园检查项目进行健康检查。
4.园所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5.定期体检:在园儿童每年应按要求项目进行定期体检;托幼机构在岗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6.在岗工作人员患有精神病者,应当立即调离托幼机构。
7.做好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
五.卫生与消毒制度
1.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清扫和检查制度,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
2. 活动室、寝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
3.儿童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要求每人一巾一杯一餐具,并按要求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流水洗手,勤洗头、洗澡、勤剪指(趾)甲,保持服装整洁。
5.工作人员应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6.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接受有关消毒隔离技术知识的培训,负责对托幼机构内消毒隔离工作检查指导。
六.疾病预防管理制度
1.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及心理卫生保健,发现有问题的儿童进行登记管理。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督促儿童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免疫接种工作。
4.建立传染病管理及报告制度,对患儿和接触者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爆发和续发。
七.安全制度
1.托幼机构的各项活动均以儿童安全为前提,建立安全及检查制度,落实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各项措施。
2.要注意房屋、场地、家具、玩教具、生活设施等用具使用的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保教人员、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普及安全知识。
4.托幼机构应当建立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果发生重大伤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八.健康教育
1.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根据不同季节、疾病流行等情况制定全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 .建立与家长联系的登记簿,通过电话、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多种联系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
3.可通过举办健康教育课堂、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宣传专栏、咨询指导、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宣传膳食营养、心理卫生、疾病预防、儿童安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
4.做好健康教育记录,定期评估健康教育效果。
九.卫生保健资料管理制度
1.卫生保健资料的登记及统计制度是反映一个园所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
2托幼机构应当有专人负责对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常规记录和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要求及时、完整、准确。
3.卫生统计报表按上级业务部门要求,由单位负责人审阅签字、盖章后及时上报。
4.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记录应包括:出勤、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膳食管理、卫生消毒、营养性疾病、常见病、传染病、伤害事故和健康教育等记录。
5.健康档案应包括: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儿童健康检查表或手册、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