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刘先生在5年前体检时,被查出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当时他以为就是个普通的胃炎,不是啥大毛病就没太当回事儿。
可没想到,5年后,他又开始出现反复胃疼,再次入院检查时却被确诊为胃癌。短短五年,胃炎竟发展成癌。
别把胃炎拖成癌
胃处于上腹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遗传、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胃部出现问题。上腹部疼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且不适症状在服药后往往能有效缓解,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给了胃癌可趁之机。
据统计,2020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47.8万,占全球新发病例43.9%,死亡病例37.3万,占全球死亡病例48.5%;另外,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胃癌新发39.7万人,死亡28.9万人。
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溃疡,但两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区别 ️️️
Ø胃炎的疼痛没有规律、程度较轻,但餐后会有比较明显的胀痛,并伴随打嗝、恶心等症状;
Ø胃溃疡的腹痛有周期性变化,发作时痛感较强,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即使缓解,过段时间也可再次发作。
从胃病到胃癌的5个征兆
胃癌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相混淆。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以下5个症状,可能是向胃癌恶化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胃疼丨变得毫无规律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自身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疼痛变得持续且毫无规律,就应警惕癌变的发生。
烧心、泛酸丨反复出现
“烧心”是指发生在胸骨下部附近,也就是常说的“心窝”处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胃中食物“跑”到食管导致的。胃会分泌胃酸,胃内容物都是酸性的,但食管为碱性,当酸性物质“跑”到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泛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体重丨快速下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会快速下降,体形有明显的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这就可能是癌变信号。
肿块丨坚硬、疼痛
胃病患者要多留意腹部情况,如果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格外警惕是否为癌,否则随着包块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胸骨后,不适感会大大增加,贻误治疗。
大便丨黑色且原因不明
血豆腐等食物、铁剂等药物都可导致大便颜色发生改变,但这些都有迹可循。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黑便,可能表明胃溃疡出血或发生癌变,需要到医院检查,进一步确诊。
【专家提醒】
从普通胃炎发展到胃癌,一般需要经历这几步: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数可治愈)→萎缩性胃炎(要及时干预治疗)→肠上皮化生(定期复查)→异型增生(需高度警惕)→胃癌
从胃炎发展到胃癌具体需要多长时间,在临床上没有确切的定论,如果单纯性的萎缩性胃炎发展的胃癌,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也有很多胃炎,比如糜烂性胃炎或单纯的慢性胃炎,如果能够及时的治疗,不见得一定发展成胃癌的阶段。
有的人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经常抽烟、喝酒、饮食不注意,胃病进展相对比较快,有的患者可能2年~3年就会发展为胃癌。
如果有胃溃疡而且迁延不愈,伴有不典型增生,同时有家族史或者遗传病史,发生癌变的时间可能在1年~2年。
由于个人体质不同,病情发展也是有所差异的,无论怎样,平时都应该注意养胃护胃,避免疾病的出现。
如何打好保“胃”战?
(1)饮食清淡少腌熏
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
(2)使用公筷公勺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该细菌最好的载体之一。
分餐、用公勺,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胃癌的重要诱因。
酒精本身是致癌物质,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
(4)新鲜蔬果要多吃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摄入蛋白质、豆制品,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5)高危人群重体检
根据我国《胃癌诊治难点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1条者:
①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者
③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④ 胃癌病人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⑤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均应进行内镜检查,如内镜等检查发现问题需及时就诊,接受正规的治疗
(6)经常运动
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