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唠唠,上古五刑之二——劓刑。劓刑,重于墨刑而轻于刖刑,观其字而猜其意,一个“鼻”字,后面立着把刀。
《周礼·秋官·司刑》郑康成曾注“劓,截其鼻也”,所以劓刑就是指割掉犯人的鼻子。其实劓最早见于甲骨文,从刀从自,鼻的古字即为自,正是象征了用刀割鼻。与墨刑一样,劓刑与肉刑叠加的耻辱刑。
在中国,鼻子被称作“五官之首”,漂亮高挺的鼻子是美人的标配,同样鼻子也是呼吸和辨别气味的重要器官,《易经》中提到,鼻子主福禄宫,鼻子损毁了,可能就意味着,仕途福禄的终止,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割掉犯人的鼻子,即使不会危及到犯人的生命,但却直接摧毁了其人格尊严。
相传商王盘庚迁殷时,就曾严厉警告他的臣民:不服从命令的,不听话去干那些奸邪之事的人,你犯下的错事小,就把你的鼻子割掉,你犯下的过错太大,就要把你处死。
到了周代,劓刑被正式列入作为“五刑”之一,这个时候劓刑的用途已经极其广泛,史称周初“劓罪五百”,至姬满时增至千条。由于动不动就要割人鼻子,西周中期,满大街跑的都是面目丑陋,没了鼻子的人,试想乌泱泱一片的“伏地魔”在大街上窜来窜去,是何等的惊险刺激。
统治者许是觉得看着碍眼,本着“以其貌丑远之”为原则,将这帮人派往了距离京城五百里外的三关,驻守城门,形成了十二座关门的守卫队,都是无鼻之人的奇观,这也就是后世流传的“劓者使守关”。
姬钊的孙子姬满,是个大游历家,传说这位曾经去过昆仑山西王母国采风。他晚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剥削新法:叫做赎刑。他化私为公,定出赎罪条例。条例规定:墨刑黄铜六百两,劓刑一千二百两,剕刑三千两,宫刑三千六百两,斩刑六千两。
嘿,这乍然一瞧,这是可以用钱卖命了?钱果然是万能的!可事实真是如此吗,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所谓的赎罪条例不过是打着幌子的诈骗行为,真正有罪的不可赎,许赎的只是疑犯。好家伙,那满大街跑的可都能成为疑犯,对于统治者而言,那都是行走的钱袋子。
春秋、战国乃至于汉初,劓刑依旧被广泛应用,被执以劓刑的人数不胜数。劓刑也被作为惩戒士兵的刑罚大肆推广,《商君书·境内》记载:凡攻城之战,兵士如“不能死之,千人环,赌谏黥劓于城下”。
崔实在《政论》中提到:秦朝歼灭六国,大一同之后把俘虏的战士和百姓都处以了劓刑,一时之间,社会上,有鼻子的人还没有没鼻子的人多,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的审美都变得扭曲,没鼻子的反而美丽正常,有鼻子的成了丑陋的异类。“秦割六国之君,劓杀其民,于是赭衣塞路,有鼻者丑”
有史料记载:古有华夏上国,流行劓刑,受罚者甚多,羞于见世,只好逃匿于蛮邦之地流落谋生。说:春秋战国被割掉鼻子、脸上刻字的人太多了,天天被人指指点点,心理压力太大活不下去了,那怎么办,众人一合计那就搬家吧,夷人知道的少,没文化,就搬去他们居住的地方。
夷人也感觉很奇怪啊,这帮外地人,怎么又是脸上刺字,又是没有鼻子的。于是这帮人就告诉夷人说:“中国之人皆墨劓为俗”,你们不懂,我们那里都这样,割掉鼻子,脸上刻上花纹,我们向来视无鼻为俊美,爱美之人无一不割鼻纹脸,以此来获得他人的赞美青睐,这是我们的风俗。
夷人一听,茅塞顿开,常常听说华夏文明,非常羡慕向往,如今仔细观赏无鼻者的形象,顿时觉得自己的鼻子太过多余,纷纷效仿,割掉鼻子,刺上花纹。
国王下令:凡蛮邦子民皆割鼻以振兴蛮邦美容事业,国王、王后、皇亲国戚则不许割掉鼻子,保持丑陋的容貌。作为蛮邦万民的美丑之鉴,违令者斩,举国上下无不感激涕零。
《后汉书·西羌传》也曾记载,羌族的披发风俗也和劓刑有关。相传战国时期,各方为抢占领土,使得西边的少数民族烦不胜烦,秦惠王更是对他们赶尽杀绝。
眼看着面临灭族之灾,羌族有一个叫爰剑的人从秦国逃了出来,在亡命天涯的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少女,少女将他藏在了岩洞中,秦兵发现后纵火焚烧山洞,但是火怎么样都烧不进去,他们以为这是有神灵庇佑,害怕被神明将罚,纷纷窜逃。
爰剑为报答少女,以身相许,与她结为夫妻,一起逃到三河地区,爰剑纠集了残余的羌族,将在当奴隶时候学会的种地畜牧的本领交给羌族的族人,部落在他的带领下日渐强盛。然而救他的少女曾经遭受过劓刑,没有鼻子的她觉得自己貌丑无比,于是便终日把头发打散遮住容貌,羌族族人为了表达对她的尊敬,纷纷散下头发,时间久了,羌族就形成了“披发左衽”的披发习俗。
关于劓刑,郑袖固宠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说这魏王深知楚怀王极其贪恋美色,于是他送了楚怀王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楚怀王高兴坏了,天天留宿这位的美人榻,一时冷落了宠妃郑袖,郑袖虽善妒,但不是个胸大无脑的蠢人,相反她生了颗七巧玲心,楚怀王如此喜欢这位魏美人,明着不能来,那就来暗的。
于是郑袖将流水的华衣美食送进了魏美人的寝宫,楚怀王一看,郑袖将心头好的事情安排得如此妥善,比自己还要上心,为此大为感动,说:“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
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郑袖一看,鱼儿上钩了,一天她和魏美人扒耳朵的时候就说:“你长得可太好看了,大王可喜欢你啦,可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王觉得你的鼻子不够漂亮”魏美人一听。
大王不喜欢?心下顿时着急了起来,连连请求郑袖支个招,“好姐姐,那我该怎么办?”郑袖忍住内心的窃喜对她说道:“你把鼻子捂住吧,这样大王看不见你的鼻子,就会更喜欢你了。”
魏美人一听,靠谱啊,于是照着郑袖的吩咐去做,每每面见楚怀王时就以袖掩鼻,楚怀王就很懵呀,好好的美人,怎么突然要掩着鼻子呢?
话说这楚怀王也是个脑抽的主,他不问当事人,他问郑袖:“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回答说:“大王,我说了您可不要怪罪,这魏美人偷偷与我吐槽您好几次有口臭啦”楚怀王一听大怒,下令对魏美人处以劓刑,满头雾水的魏美人就这样被割掉了鼻子。
残酷的劓刑,直到汉文帝刘恒下诏废除肉刑,才被改为笞三百,就是用竹板或者荆条抽打犯人五百下,可是因为往往板子还没打完,人就咽气儿了,景帝时就改到了笞二百。
在天监十四年,梁武帝萧衍下诏废除劓刑,从此在正式的刑罚中只有少数名族地区在继续沿用,其他朝代则很少将劓刑作为正式的刑罚使用了,然而在非正式的刑罚中,劓刑依旧屡见不鲜。
劓刑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医学的发展,甚至推动了最早的医美行业的出现。救黥医劓这个成语就源自于“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黥而补我劓”,意为治疗脸上的刺伤,补上割掉的鼻子,恢复本来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