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张良简介和生平事迹(汉初人物志:张良)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当刘邦夺取天下后,他对大臣们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草不绝,我比不上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人都是人杰。张良、萧何、韩信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汉初三杰。之前的文章已经写过韩信和萧何了,本文介绍下张良(资料来源:《史记》的《留侯列传》、《高祖本纪》,《汉书》的《张陈王周传》)。

引子

张良不但出现在正史中,而且还出现在了神话小说中,例如,《西游记》有一段写唐僧初收孙悟空,孙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教育”,孙悟空不乐意听,就走了,然后一个筋斗就来到东海,去东海龙王那里喝茶。喝茶时,孙悟空看到龙宫里挂着一幅画,感到很奇怪,就问东海龙王咋回事。

东海龙王说:画上画的是张良圯桥拾履的典故。孙悟空听说后,有所感悟,回去继续保唐僧了。

可见,张良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历史名人。接下来,本文介绍下张良在正史中的记载都有哪些。

一、出身名门

张良是正儿八经的官宦子弟。张良家世代相韩,也就是好几代都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大官或相国。

张良的爷爷叫张开地,张开地以相国的身份辅佐过韩国第13位国君韩昭侯,之后又辅佐过韩国第14位国君和韩宣惠王第15位国君韩襄王。

张良的老爹叫张平,张平作为相国辅佐过第16位国君韩釐王、第17位国君韩桓惠王,韩桓惠王时期,张平死了。

因为张良年少,没有做过韩国的官员,而张平死后二十年,秦灭韩国。张良沦为布衣。

二、刺杀秦始皇

正因为张良的爷爷和老爹辅佐过五代韩国国君,所以张良一家算是韩国的铁杆忠臣。因此,秦灭韩国后,张良就一直想为韩国报仇。

身为布衣的相国世家张家,虽然韩国已亡,但仍然有家臣三百多人,张良的弟弟死了也不举行葬礼,而是把钱节省下来以便寻找能够刺杀秦始皇的勇士。

《史记》并没有记载这时的张良几岁了,但是,根据张平死后二十多年秦灭韩的记载来推断,张良这时至少二十多岁了。

二十多岁的富家子弟张良去淮阳学习礼法,遇到了一个被称为仓海君的人,然后寻访到了一名大力士。这名大力士就是张良苦苦寻找的刺秦勇士。

张良为这名大力士打造了一柄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准备在秦始皇巡游天下时,刺杀他。

统一海内的秦始皇很喜欢巡视天下,有一次,秦始皇巡游到博浪沙这个地方时,张良和大力士终于等到了机会。

大力士躲在人群中,把大铁锤砸向了秦始皇的车驾,可惜没有砸中秦始皇乘坐的车。秦始皇大怒,开始搜捕刺客。

张良马上改姓名,然后逃到下邳暂避。

三、圯桥拾履

张良在下邳居住期间,有一天,张良在桥(圯就是桥的意思)上散步,这时,有个老头走过来,莫名其妙地就把自己的鞋扔到了桥下,还莫名其妙地对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回来。

莫名其妙的张良看着莫名其妙的老头,想给老头一拳,但想起尊老爱幼的美德后,还是忍住了。张良就去桥下把老头的鞋捡回来了。

莫名其妙的老头又提出了莫名其妙的要求:把鞋给我穿上。

张良想到尊老爱幼的美德,继续忍耐,就跪在地上,给老头穿上了鞋。

老头丝毫没有感到不好意思,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一切,然后大笑而去。

张良惊愕地看着老头离去。

这个老头走了一里左右,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天后的黎明,在这里和我相会。

张良答应了。

五天之后,张良很早就起床,前往桥上,但当他来到桥上时,老头已经在了。老头生气地说:你和老人相约,不可以迟到,五天后再会。

五天之后,鸡一打鸣,张良就来到桥上,结果老头又早到了,又让张良五天后再来相会。

又五天,张良半夜就前往桥上相侯,张良到了没一会,老头就来了,高兴地说:这才对吗。

然后,老头拿出一部用竹简编的书,告诉张良说:你读懂了这个,就可以作为帝王的军师谋士了,十年之后,你会显贵,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到时,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十三年后,张良跟随刘邦路过济北城时,果然看到一块黄石,就把这块黄石带回家供奉,张良死时,这块黄石被一起安葬)

说完,老头就走了。

张良等到天亮看这部书时,发现书名为《太公兵法》,张良经常研读这部书。

在下邳居住期间,张良为人行侠仗义,有一次,项羽的亲族项伯犯了罪,藏在张良这里得以幸免。

四、初随刘邦

1.偶遇刘邦

张良圯桥拾履十年后,陈胜吴广起义,天下骚动,张良也收聚了百十来名年轻人。张良带着自己的队伍想去投奔第一任楚王景驹,结果路上遇到了刘邦。

刘邦恰好带着自己刚发展的几千人来攻击下邳,张良就投靠了刘邦。

刘邦封张良为厩将,张良得以好几次用《太公兵法》中的谋略献计刘邦,结果,刘邦每次都言听计从,还非常欣赏张良的计策。

张良对其他人说《太公兵法》的谋略时,其他人却都不明白也不听张良的。张良就认定,刘邦是天命所授。所以,张良不再去投奔楚王景驹,而是跟随刘邦。

2.从祖业再辅韩王

后来,第一任楚王景驹被项羽的叔叔项梁杀死,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楚怀王,刘邦带着队伍去投靠了项梁和楚怀王。

张良因为世代相韩,所以对项梁说:您已经立了楚王之后,而韩故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如果立他为韩王,让他收聚韩国故旧,可以增加反秦势力。

项梁就派张良去找横阳君韩成,立为韩王,称为韩王成。张良终于像自己的祖上那样,辅佐韩王了。

张良和韩王一起向西攻略韩地,攻下了几座城池,但是,很快就被秦的军队打败,只好在颍川一带打游击。

3.再遇刘邦

不久,刘邦封楚怀王之命西击秦时,路过轩辕山,张良带着韩王成的队伍追随了刘邦,并且攻下韩地十几座城池。

刘邦请韩王成留下镇守这些城池,带着张良一起向西进军,攻击秦地。很快,刘邦攻下了宛城,西入武关。

4.助刘邦破秦

刘邦想要攻击秦的峣关之军,张良说:秦兵强,不可轻敌。我听说峣的守将乃是屠夫之子,这样的人可以利诱。我们可以先派人去周围的山上多插旗帜,然后派郦食其去城里向秦将行贿,诱降秦将。

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结果,秦将真的叛秦,想和刘邦一起攻击秦都咸阳,刘邦想马上行动,但张良阻止了刘邦,说:目前只是秦将降我,秦之士卒不会听命投降于我们,因此,不如趁对方放松警戒之机,攻击秦军。

刘邦非常信任张良,马上按照张良的计划攻击秦军,果然,秦军被击败,刘邦的军队一直攻击到了蓝田,与秦军再战,竟然大获全胜,这一仗,秦军留守关中的兵力全部瓦解。

因此,秦王子婴只好出城投降了刘邦。

6.劝刘邦远离奢靡

刘邦进入咸阳后,到了秦宫中,被里面无数的财宝和美人吸引得牢牢的,不能自拔,樊哙来劝谏刘邦,刘邦不听。

张良来了,对刘邦说:秦无道,您才得以进入这里,请您摆出为天下除暴的姿态,以简朴为资本。刚进入秦宫就贪图享乐,这是取货之道,希望您听从樊哙的劝谏。

刘邦听张良的话,离开秦宫,带着军队到霸上驻扎。

7.鸿门宴

鸿门宴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不再赘述,简要介绍如下:

因为张良在下邳居住时,行侠仗义,帮助过项伯,所以,当刘项羽决定对付刘邦时,考虑到张良在刘邦这里,项伯来跟张良报信。张良强请项伯见刘邦,刘邦与项伯拉关系盼亲家。跟项伯表明自己不敢抗拒项羽,请项伯为自己说好话。

后来,在鸿门宴上,项伯果然维护刘邦,刘邦得以脱险。

五、追随刘邦

1.最终属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赐给张良很多财物。但是张良全部献给了项伯,刘邦又多送给项伯财物,请求通过项伯让项羽把汉中地也封给自己,结果成功了。

刘邦去就封汉王的路上,张良和刘邦道别了,因为张良属于韩王成的人,要回去辅佐韩王成了。

分别前,张良对刘邦说:大王何不烧绝栈道,表明自己无心东向,让项羽放心。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后,两人分别了。

两人分别仅仅是短暂的,非常短暂。张良回到韩王成身边时,因为韩王成没有任何实质战功,而且追随过刘邦,所以项羽虽然保留了韩王成的韩王封号,但是没有让他去就国,不久,把韩王成降为侯,再不久,竟然杀死了韩王成。

张良逃走,通过一番波折后,回到了刘邦身边,这时的刘邦已经封韩信为大将,并且平定了秦地,得到了关中地区。

刘邦得到张良后,很高兴,封张良为成信侯,并一直把张良带在自己身边。

2.名副其实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一:谋定最佳将领

用现在的词说,张良是战略家。当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的残败后,刘邦有些灰心,他对张良说:我想放弃关东地区,把关东地区作为封地封给能帮我夺天下的人,不知道去哪里找这样的人。

张良说:现在大王您只有一个韩信可以用,而当时名将中,还有两人,一个是黥布,黥布是楚之骁将,但黥布虽然隶属项羽,却和项羽有矛盾(请看我上一篇写黥布的文章),另一个人是彭越,彭越没有任何归属,独自发展壮大,已经在魏地站住脚跟,如果大王能把关东的地盘封给韩信、黥布和彭越,那么天下必得。

刘邦马上派随何去约降了黥布,因为彭越没有归属,所以刘邦刻印封彭越为将军。最后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完全是靠韩信、黥布和彭越三人,和张良的谋略完全一致。

3.名副其实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二:阻止错误战略

张良因为身体经常在病中,所以无法被任命为将,经常留在刘邦身边谋划战事。

汉三年,楚汉在荥阳对峙,汉危急。儒生郦食其向刘邦献计,让刘邦仿效成汤和周武王,以仁德夺天下,让刘邦刻印分战国时期韩魏楚燕赵齐之后人为诸侯,好让诸侯们感恩戴德,归属汉王。

这就完全是臭腐儒思想,史上记载的一次没有变为现实的书生误国事件。因为被张良知道了,张良马上对刘邦说:出此计的人是在害大王您。

然后,张良解释如下:

此计不可为第一:成汤灭夏而封夏的后代于杞,是因为成汤有能力控制夏后代的生死。周武王灭商封商后代于宋,是因为周随时可以取商后代的首级,而刘邦无法随时取项羽首级,无法控制项羽的生死。

此计不可为第二:成汤周武王灭商后,封比干和商容之墓,释放箕子,致敬圣贤仁人,刘邦不能做到这点。

此计不可为第三:周武王开商仓放粮施恩于百姓,刘邦无法开仓放粮。

此计不可为第四:周武王灭商后,将战车改装为乘用之车,兵器入库,战马放于南山,昭示天下不再用兵,推行德治,刘邦无法做到这点。

此计不可为第五:目前,很多人背井离乡追随刘邦征战,日夜盼望的就是今后能有尺寸之功,封侯拜爵,假如封了战国七雄的后代为诸侯,天下人都回到故乡辅佐新诸侯,没有人再追随刘邦。

另外,现在的楚异常强大,就算刘邦封了战国七雄的后人,这些人就会去依附于楚,没人会听命于汉,这不是害刘邦吗。

刘邦当时正在吃饭,听完张良的话后,把饭吐出来,张口就骂:竖儒(迂腐的臭儒生),差点害死老子。

4.名副其实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三:献计破楚

汉四年,韩信平定了齐地,正当刘邦被项羽打败的时机,韩信派人来向刘邦讨封假齐王(代理齐王),刘邦怒了,骂了人。

张良正好在旁边,赶紧用脚踢了下刘邦,刘邦会意,马上改口说: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

刘邦派张良去册封韩信为齐王。

同年,刘邦约定韩信、黥布和彭越一起合围项羽。但当刘邦带着军队来到约定的合围地点时,韩信、黥布和彭越都没有来。反而被项羽打得惨败。

郁闷的刘邦又开始骂人,并问张良: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良说:楚马上就要被攻破了,但韩信是楚人,实际想回楚地为王,而彭越功多,却一直以魏相身份带兵,所以此二人都不来。请大王把陈地以东一直到大海的地盘全部封给韩信,把雎阳以北至穀城的地盘全部封给彭越,并封彭越为梁(梁即魏)王,让韩信和彭越为了自己的封地出力奋战,他们肯定来,而且楚必破。

为什么说张良的计策很牛?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下面第一副图是项羽给自己的封地。第二副图是刘邦平天下后封给韩信、彭越和黥布的地盘。

可以看出,张良说的这些封地全部是项羽的地盘,而且都是富饶之地。

刘邦马上派出使者告诉韩信和彭越,项羽被灭后,上面说的这些地盘都是你们的。韩信和彭越听刘邦的使者说完之后,马上出兵。黥布也自南边出兵来合围项羽。

不久,刘邦、黥布、韩信、彭越四路合击,在垓下击败项羽,最终夺得天下。

当然,除了上述战略上的谋划外,张良还有很多谋略得当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刘邦在战场上被弓箭射中了胸,回到军营后,伤势很重,但是张良让刘邦忍着疼去巡视军队,安定军心。等等。

六、辅佐刘邦建汉朝

1.受封留侯

刘邦得天下后,还没有确定在哪里建都,当时大家都在洛阳住着。

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设宴招待诸将和诸侯,问大家说:我为什么赢而项羽为什么输?

大家说完各自的看法后,刘邦最后补充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草不绝,我比不上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所以才能夺取天下。

可见,在领导刘邦眼里,功劳的大小早已有了定论。

刘邦要封张良,但给了张良自己选择的权力,让张良自己从富饶的齐地挑选三万户作为封地。

张良说:臣出身下邳,在留地和皇上相会,陛下能用臣之计,用臣之计后又能管用,这就足够了,所以请求封在留就足够了,不敢受三万户之封。

刘邦就封张良为留侯。

2.解决封赏难题

刘邦封了一部分功臣后,还有一大批人等着被封,而且很多人日夜争攻,不得定论。有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看到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小声谈论,就问张良:他们说什么呢?

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他们在谋反。因为陛下已经封赏的人中,大部分是故旧朋友,或者是陛下喜爱的人,但有功之人太多,而天下就这么大,不够封的,他们怕封不到自己,或者因为以前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得罪过陛下被杀,所以在商量谋反的事情。

刘邦一听就慌了,问张良怎么办。张良说:陛下最恨的人是谁?

刘邦说:我最恨雍齿,因为他功多,不忍心杀他。

张良说:请陛下马上封雍齿,以安众心。

刘邦就封雍齿为什方侯,其他人看到雍齿都被封了,就都安下心来等候封赏。危机解除。

3.定都关中(即后来的长安)

功臣慢慢都封完了,但是新朝得有个新气象吧,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在哪里定都?

有个叫娄敬(后赐姓刘,因此也叫刘敬)的人建议刘邦,定都关中。

刘邦不知所措,因为刘邦左右大臣们都是关东之人,而且已经有很多人劝刘邦定都洛阳。理由是: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山和渑池,背靠黄河,面向洛水,地势险要,足以固守。

张良反对说:洛阳虽然坚固,但方圆不过几百里,且土地贫瘠,假如四面受敌,并非用武之地。但关中就不同了,关中东有崤山和函谷关,西和南有沃野千里的巴蜀陇之地,北有胡苑之利,三面据险,只需守住函关谷一面即可,东可制约诸侯,天下安定时,通过黄河渭水等河流输运天下物资,供给京师,如果天下有变,可以顺黄河而下,足够转运物资和兵源,这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的建议是对的。

刘邦下定决心,定都关中。

4.保住太子

虽然张良封在留地,但他跟随刘邦来到长安。张良多病,所以经常练习导引健身且不吃五谷的(不科学)健身之术,经常闭门不出。

所以,汉朝初期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张良啥事,倒也乐得清静。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刘邦宠幸一个被叫为戚夫人的妃子,还跟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多次表明要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争风吃醋且眼看自己儿子的太子要被废掉的吕皇后想到了张良,吕后让自己的兄弟建成侯吕泽逼迫张良,让张良想一个可以帮忙保住当今太子地位的对策。

张良说:我没办法。

吕泽再强迫,张良只好说:天下有四位贤人,皇上想邀请他们来做官,四人却因为皇上经常骂人不来,而且还逃跑到了山中。但是,皇上非常欣赏这四人。如果能想办法让四人辅佐太子,并让皇上能看到四人辅佐太子的情景,太子地位就稳了。

好家伙,张良的计谋真的是无穷尽,而且是很管用。

后来,吕后让吕泽带着太子的书信,谦卑厚礼,终于请来了这四位贤人。

汉高祖十一年时,黥布反,刘邦病了,想让太子带兵去平叛。这四位贤人说:太子不可将兵,将兵必危。有功不过太子,有过难保太子之位。况且黥布天下骁将,太子去平叛不是羊入虎口吗。请吕后去皇上那里运用一哭二闹三上吊之法,不要让皇上派太子出征。

结果吕后真办到了,刘邦带病亲自上阵,临行前,病中的张良来送行,对刘邦说:臣病重,不能随行,楚兵剽悍,请皇上不要与他们争锋。请让太子为将军,监管关中之兵。

刘邦想了想说:子房(张良的字)虽然病了,请辅佐好太子。

第二年,刘邦平定黥布叛乱回来,但是他的病更加严重了,所以想召集立新太子。张良劝谏刘邦不要换太子,刘邦不听。这可能是刘邦第一次不听张良的。

太子的太傅强争,刘邦假装答应不废太子,实际上还是想废掉太子。

刘邦身体好转一点,设酒宴,太子来服侍。太子身边跟着四位花白胡子老头,相貌不凡。刘邦很好奇,就问这四人是谁?

四人说我们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大惊,说:我以前拜请各位多次,各位逃跑不见我,如今怎么跟我儿子一起?

四人说:皇上轻视士人还骂人,我们不愿意受辱,所以逃走了,但是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死,所以我们来服侍太子了。

刘邦说:请四位好好的辅佐我儿子。

酒席散去,刘邦目送四人离开,还对戚夫人说:我想废太子,但是现在太子有着四人辅佐,羽翼已成,不可动摇了。

就这样,太子之位保住了,这实际上都是张良的功劳。

5.史事遗失

《史记》写道:张良还跟随刘邦平定过代地的叛乱,献奇计获胜,但是什么奇计不得而知。还有很多不是很天下存亡有关的计谋和谋事,没有被记载。

七、张良的归宿

张良说:自己家世代辅佐韩国君主,而韩灭后,散尽家财刺杀秦始皇,天下震动,现在自己以三寸不烂之舌成为帝师,封万户侯,这是布衣的极致了,自己很知足。所以,想抛开凡事,跟随赤松子游。

于是,张良学习辟谷之术,练习导引轻身之法。

但没过多久,刘邦死了,吕后感激张良,想重用他让他食人间烟火物,张良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必自己为难自己呢。但是没办法,最终还是按照吕后的要求做了。

八年以后,张良死,谥号文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