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前,整个蒙古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但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外蒙古独立成为了一个主权国家,名为“蒙古国”,首都为乌兰巴托。内蒙古则作为民族自治区,继续留在中国的版图内,首府为呼和浩特。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蒙古国的面积约为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30万人;内蒙古的面积约为118.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510万人。
从地理上来说,蒙古国的位置更加靠北,气候比较寒冷,大部分的国土都是高原、沙漠和荒地,降雨量很少。当然,内蒙古的自然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是大面积的沙漠和荒漠,水热条件十分糟糕。
不过,内蒙古的中西部有一片较大规模的黄河灌区,属于下沉断陷盆地,通过黄河补充了大量的地下水,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先天条件。
根据2021年的最新数据,蒙古国的GDP总量约为142.8亿美元,人均GDP约为4172美元;内蒙古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3220亿美元,人均GDP约为1.0万美元。
由此可见,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蒙古国都要远远落后于内蒙古。
从经济结构来看,蒙古国高度依赖铜、煤、钼、锡、钨、金等矿物的出口。传统的经济部门是畜牧业,可以提供约20%的GDP。但是,蒙古国的工业、制造业基础薄弱。所以,如果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好,蒙古国的经济就好;如果价格走低,经济就跟着遭殃。
与蒙古国一样,内蒙古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不过,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比较重视工业的发展,源工业、化学工业、高新技术业、冶金建材工业、装备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业被称作自治区的六大支柱产业。
因此,内蒙古的经济结构较为均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经济的影响较小,不会大起大落。
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铁路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在9个地级市中,已经有6个通了高铁,另外3个地级市,以及3个盟也会在未来几年开通高铁。相较之下,蒙古国没有高铁,铁路里程也仅有1815公里。
传统上,中国将蒙古地区称为“大漠”,是苦寒之地,生态条件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特别是在上世纪,由于对矿产的肆意开挖,无论是蒙古国,还是内蒙古,生态环境都出现了恶化。
但到了21世纪,内蒙古开始重视生态保护,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淘汰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
同时,内蒙古对沙漠展开积极的治理。最典型的案例是,将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三分之一面积绿化,并且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沙漠变绿洲后,当地积极发展旅游业,10多万群众的人均年收入从不到2000元人民币增至近1万元。
反观蒙古国,在生态领域毫无建树,特别是首都乌兰巴托,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每年到了冬天,市民们主要的取暖方式就是烧煤,到处都是烧煤的烟囱,不断往外冒着灰黑色的烟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数据,蒙古国的人均寿命只有68.6岁,而内蒙古则为77.5岁,比前者高出了近10岁。
显然,无论比较什么,都是内蒙古要更好一点。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民族或者地区来说,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