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隐瞒自身缺点和错误,不肯接受规劝、不想改正。也作“护疾忌医”。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一个田齐桓侯“讳疾忌医”的故事: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善于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有一次,他路过齐国都城临淄的时候,见到齐国的国君齐桓侯,根据齐桓侯的气色,断定他生病了,便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齐桓侯不以为然,说:“我没病。”扁鹊见他不听劝告就走了。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凡是医生都是贪图名利的。他们没有本事,就把没有病的人当成有病的来治,不过是显示本领,窃取功利罢了。”
五天后,扁鹊又来见齐桓侯,察看了一番气色后,对齐桓侯说:“你的病已经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齐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把扁鹊的话置之脑后。又过了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经过细致的观察,严肃地齐桓侯说:“你的病已经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听了非常生气,当然也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
御药房金煎药锅和传统制药工具——金铲、银锅
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齐桓侯,只瞥了一眼就慌忙地跑开了。齐桓侯发现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肤表,用熨烫可以治好;病进入到血脉,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用酒剂也能治愈。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到了骨髓,再也无法医治了,我只有躲开。”又过了几天,齐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来治,扁鹊早已逃离齐国,而齐桓侯因贻误了治疗时机,不久也就死了。
河北鹊山祠(扁鹊庙)
《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也记述了同样的故事,不过,故事的主人公成了扁鹊和蔡桓公,两段史实是否都发生过?如果只发生过一次,哪一件是真实的?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学术问题,但不管谁真谁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就是于告诉人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当坏的苗头出现时,千万不能讳疾忌医,要“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以免酿成更大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