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称“巴蜀”,沃野千里,一马平川,周边山峦围绕,形成一个天然的盆地,自古以来,是占山为王的好地方,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省行政区域图
然而,巴蜀大地为什么会叫四川?这个名字又从何而来?也许,这个问题很多四川本地人都未必弄得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四川”这个称谓的由来!
商周时期,古蜀族在四川盆地西缘(如今的四川阿坝州茂县山区),建立了古蜀国,并逐渐从山区迁徙到了成都平原;同时,巴族人在楚人的打压下,逐渐从湖北一带迁居到现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四川盆地东缘)建立了巴国。所以,中原人习惯性的将四川盆地合称为“巴蜀”。
巴国、蜀国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派客卿司马错南下灭巴国、蜀国,并将巴蜀改为两个郡:蜀郡和巴郡。
汉武帝时期,巴蜀地区被改为益州,成为天下13州之一。
大汉十三州
自此以后,凡在益州称王者,层出不穷,多以“成”、“汉”、“蜀”为国号。如:公孙述、刘备、李雄、王建、孟知祥之流。
西晋武帝司马炎期间,将益州划分一部出去,成立梁州(辖今陕南、川北地区)。
隋朝,益州正式被史书称为“川”。
唐初,益州被改为剑南道,后又分为东、西两川,即剑南东川道和剑南西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简称“两川”。唐玄宗时,又加了一个山南西道(原梁州地,治所在汉中)。这样,便有了“三川”的简称。
宋初,改三川为川陕路三路,即益州路(治成都)、梓州路(治三台)、利州路(治汉中)三路。公元1001年,宋真宗咸平四年,赵恒向全天下发布了一道影响现在四川的一道诏书:川陕路在益州、梓州、利州三路之外,新置夔州(治奉节)路,四路合起来称为:“川峡四路”。但此时还不叫四川。
宋朝行政区划图
直到110年以后,才由赵徽宗赵佶在一份诏书里,正式将川陕四路简称为:“四川”。四川之名由此而来。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四川被重新划分,更名为“四川行省”,是为四川建省之始。
清朝初年,朝廷对川、滇、黔3省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今四川的南部省界。
清朝的四川
民国时期,政府又对四川的区域划分做了较大的调整,也逐渐形成了今天四川省行政区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