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大部分朝代的开国,无不是浴血奋战,历尽千辛万苦才最终得来的,就像秦费尽周章灭掉六国,汉靠搏杀灭掉秦楚两国一样一样的。虽然也有的朝代来国容易,比如宋朝一样是靠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一样,不过宋朝赵匡胤兄弟两是汉人,对皇位他们坐起来也相对比较安心,因此虽然时刻提防武将依葫芦画瓢,但对于得国正不正这个问题上就没多大的顾虑。但历史上的清朝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满族人,压根就没有做好入主中原的准备,突然之间明朝这个看着强大的帝国就这么亡在了农民军手里,而且明朝军队和农民军有矛盾都跑自己这边来的,所以肉到嘴边那不吃白不吃啊。
政权得来之后,作为统治阶级的满族人就有点头疼了,毕竟国来的太容易了。而且入关以后,看着中国乌泱泱的汉人,自己手下的大部分军队也是汉人,面对这种情况他们自己心里也虚得慌,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被赶出关去了,所以就把东北的满人给迁到关内,封禁东北禁止汉人进去。哪天混得不得劲了,也好有个后路,也不用怕汉人在东北把自己一锅端了。他们这种恐惧心里就是入关坐了江山多年以后都一直还是心病。
尤其是南方还有南明政权,各地都在积极的抵抗,因此当时顺治皇帝就经常跟属下的人说,大清如果统治中国失败,还是要回去的,大不了就跟元朝一样,再次回到东北,回到北方继续称王称帝,仍然能做北方的皇帝。而之所以这么担心,那是因为有前车之鉴,满清贵族们知道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什么毁灭的,这就是最好的经验教训,你看当年元顺帝之还不是跑路之后还是继续在蒙古草原称王称霸,继续做北元朝的皇帝嘛。
而他们的成功措施还是严禁汉人到北方蒙古草原搞开发才可以的。因此,满清政府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一旦遇到汉人的强烈抵抗,可以随时回到老家东北,继续做东北王。带着这个理念,清朝早期在选继承人方面都比较谨慎。好比顺治之所以当政,很大程度上是满清贵族政治妥协的产物,虽然顺治上位,但为了留后路也不得妥协给"立皇帝"多尔衮当摄政王。
不过当顺治因为天花病危得时候,在选择帝国继承人就相当的谨慎,想要立自己儿子嘛都年纪太小,南边战乱还没有平息,汉族藩王们也越来越不受控制,要是自己这一死下面一乱孤儿寡母的那就是被人欺负的料,想要退回关外那估计都很难,于是思来想去就想到了自己的堂兄弟安亲。
他既年长又有身份,他在贵族里的威望也不差,真碰上个事绝对能拿的住注意。如是重重都表明了当时满族勋贵们心里没底气。不过后来因为汤若望根据长过天花就不会在长天花的理论说服了顺治,于是康熙登基。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顺治皇帝把实际权利都分发给了几位满族大臣手里,如遇到事也可以对皇帝执行废立。这样安排之后顺治才算真心闭上了眼睛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