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胃部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以帮助食物消化,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胃酸和胃蛋白酶会损害胃黏膜而形成溃疡,严重时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引起胃溃疡的原因有遗传、精神刺激、环境因素、药物作用和吸烟等,但大部分的胃溃疡患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一旦发现有胃溃疡,就需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结果为阳性则需尽快行抗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方案:采用三联用药的方式,即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呋喃唑酮),连用1~2周,根据具体情况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铋等。停药后复查,如未能根治则需继续治疗。发现感染后,餐具应单独使用,避免传染给家人,治疗过程中,餐具也需定期消毒,避免重复感染。
人体胃酸分泌有2个高峰,分别为餐后和凌晨2时左右,上午分泌最少,下午到次日凌晨分泌逐渐增多。结合这种生理规律,抗溃疡药物服用方法如下。
(1)抑制胃酸药
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溃疡愈合。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这些药物在饭前30分钟,或每日下午及临睡前服用效果好。每日1~2次,服药时间为3个月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质子泵抑制剂长期应用会引起肝功能异常,表现为皮肤瘙痒、变黄等;而组胺H2受体拮抗剂会引起幻觉、定向力障碍和精神紊乱,司机、高空作业者和老人慎用。
(2)抗酸药
能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缓解疼痛。多为复合制剂,通常含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饭后1~2小时服用,也可根据需要服用。
(3)胃黏膜保护剂
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刺激、促进溃疡愈合。如硫糖铝、米索前列醇、枸橼酸铋钾等。宜在饭前或睡前30分钟服用,也可以根据需要服用。如与抗酸药联用,服用间隔至少达1小时,不宜与牛奶同服。服用后大便颜色可能变黑,属正常现象,停药后好转。因含有金属离子,不能长期使用。
(4)促胃排空药
通过抑制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减少食物对胃的刺激。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安、莫沙必利等。宜在饭前30分钟服用,症状减轻即可停用。
(5)抗胆碱类药
通过减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达到延缓胃排空的目的,有利于延长抗酸药的作用。因此不宜与促排空药合用,常用的有颠茄片或浸膏、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等,通常用于缓解疼痛,不宜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