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的这一句诗道尽了底层人们对于家仇国恨的麻木与无奈。尽管,谁都没有权力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不同阶级对于生活的选择或者屈服,但是,我们也更不应该用一些苟且的思维去掩盖对于情怀、气节和道德的思考。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刘禅也因为对待国破家亡的麻木,而引起了人们两个极端的讨论。支持他的人认为他是顺势而为,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反对他的人认为他是毫无节操,毫无底线。这两种声音在表面上看,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都是在片面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问题。其实刘禅的故事就是给我们抛出了一个人性问题——当生命和尊严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放在一个广泛的环境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人面临的环境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思想觉悟不同,作出的选择是不可能相同的,大家评判它的标准也是不相同的。但是,“乐不思蜀”是算是一个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特定事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背后的逻辑方向是否可取?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关于刘禅的历史形象,历史上也有多种声音。有人说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坐吃等死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但是,从我的个人角度来看,刘禅不应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他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从《三国志》的《诸葛亮传》、《后主传》、《谯周传》、《董允传》、《陈祗传》及黄皓相关记载、魏国的《邓艾传》等文献中,几乎都无处不在地在勾勒着刘禅的个人轮廓——无才无德、无能无力。

1、喜好游乐、喜好女色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这一点,并不是历史对刘禅的捕风捉影,而是有太多实锤的。我们先来看看几处史料吧。

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三国志 · 谯周传》


(刘禅)至於四时之祀,或有不临,池苑之观,或有仍出,臣之愚滞,私不自安。夫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三国志 · 谯周传》


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三国志 · 董允传》

类似于上述的引用,在各种关于蜀汉的史籍中是随处可见的。我们时常说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不要过于在意外界的声音。但是,当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说自己有某种问题时,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反思?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也并不能成为我们掩盖缺点和自行其是的借口。刘禅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一个声色犬马、骄奢荒淫的人,这和刘禅自身的作风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我们还是要客观一点,这也只能说明刘禅的生活作风问题,并不能证明刘禅的智慧聪明问题。历史上,生活糜烂但是智慧超群的人比比皆是,像雄才伟略的曹操、李世民等帝王的私生活都是经不起细致考量的。刘禅的生活腐化和他有没有智慧的逻辑关系还有待于后面的继续论述。

2、亲近小人、远离贤臣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在延熙九年(246年)蒋琬亡故之后,刘禅已经开始亲自掌握大权,这时候的他三十九岁。如果刘禅真的如后世民间中所洗白的那样,是一个有智慧、有抱负有追求的人,那么此时他正当壮年、正值巅峰,完全可以大刀阔斧、励精图治,把蜀国逐步发展得更强大。但是蜀国恰恰是从此开始高速地走下坡路,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吻合诸葛亮《出师表》中“ 亲小人、远贤臣 ”的描述。

比如,他对从前常常直谏的董允就愤恨不已,因为董允经常在刘禅想要放纵自己的时候,进谏他要勤于国事,要体恤百姓。就好比刘禅经常想要酒后飙车一把,而董允却常常站在车前,大声说:“领导,饮酒不能开车!这是害人害己啦!”所以,刘禅看到董允就没什么好脸色,这一方面从人性和欲望上是可以理解刘禅的,但另一方面也恰恰暴露了刘禅是一个没有什么格局和智慧的领导。

自(陈)祗之有宠,后主追怨(董)允日深,谓为自轻,由祗媚兹一人,皓构间浸润故耳。《三国志 · 陈祗传》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那么,刘禅掌权后,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臣子呢?是陈祗和黄皓那样的弄臣。什么叫“弄臣”?就是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的臣子。这种人往往是毫无底线的,他们只要能得到利益,什么都可以干,而且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弄臣最常用的招术就是“狐假虎威”,天天围着领导转,想方设法把领导哄开心了,然后打着领导的名义作威作福的。稍微有点常识和理智的人,都能感觉到这种人的可怕。但是,刘禅就好这口毒鸡汤,只要能让我心情愉悦,哪怕你背后在掏我的家底,勾搭我的情人,你也是我眼里最懂事的马仔、最衷心的部下。

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三国志 · 陈祗传》

刘禅这种“亲小人、远贤臣”的行为,给蜀国带来的伤害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论据

3、懦弱胆怯、不顾尊严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民间关于刘禅放弃抵抗、选择投降的选择还有争议,所以,我也暂时避开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刘禅是怎么向魏国的邓艾投降的吧?看看什么是毫无争议的弱懦和彻头彻尾的无耻。

(邓)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三国志 · 邓艾传》

这里面,“ 榇 ”就是棺材的意思,也就是说,刘禅把自己捆绑起来、抬着棺材到邓艾军营前乞求饶命虽然说失败者就要承受失败者的耻辱,但是耻辱不代表可以没有底线。你打不过人家,主动认输不算太丢人,但是主动下跪就有点没骨气了,主动下跪还不算,还主动帮别人去舔皮鞋,这就显得毫无节操、不配为人了。更何况,你作为一国之君,邓艾只是一方主帅,他无权也不敢把你怎么样,至于要这么卑微下贱吗?

综上所述,刘禅在本质是一个极端自私而且弱懦的人,是一个没有信仰和底线的人,也是一个没有勇气和担当的人。这种人基本是也不可能成为有大智慧的人。

刘禅为何会成为那样的人?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想刘禅是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答案已经跃然纸上了。但是,为了让大家更立体、更客观地了解刘禅,也为了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思什么。我们还是先来探讨一下刘禅为什么会成为这么一个人。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关系的。这个成长环境其实家庭底蕴、教育经历、自我思考等很多个方面。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大,我就不多言了。大家只要认真看看“寒门难出贵子”、“企业文化对一个员工的影响”、“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特征”等社会话题就会有所体会的。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刘禅也是成长在居无定所的环境中的。刘备和他的老祖宗刘邦一样,虽然在创业上有一套,但是常年征战在外,对家庭、对孩子都没时间精力照顾,也不怎么上心。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其性格的最终成型,与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是最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高度的理性。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虽然对每个人来说,排序都会不一样,但是千万不要顾此失彼,为了这个就完全丢开那个。

建安十二年(207年),那年刘邦四十六岁,正寄人篱下于荆州,也是这个艰难时期生下了刘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刘备兵败逃窜,抛妻弃子,刘禅于乱世之中颠沛流离,朝夕难保。建安十六年(211年),五十岁的刘备应刘璋邀请率军入川,却把四岁的刘禅留在荆州,由继母孙夫人(也就是孙权的妹妹)抚养,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孙夫人对刘禅怎么样,但是孙夫人骄横霸道的性格却是出了名的,估计刘禅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呵护和教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立十二岁的刘禅为王太子。章武元年(221年),刘禅十四岁时,刘邦才开始安排董允教导刘禅。

相比于曹操的那些孩子,刘禅还真的上不了台面。我们经常被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很多时候,孩子是确确实实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开始输了。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刘禅的命运有点像刘盈,但是他没有刘盈那么幸运。第一他爸刘备没有刘盈他爸刘邦厉害;第二他妈没有刘盈他妈吕雉厉害,何况还早早死了。

刘禅因为早年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内心里没有什么安全感,也没有什么责任感。这种人大多数情况下只适合过一些混吃等死的日子,很难成大器。一个没有大格局、不够坚毅勇敢的人往往会很沉溺于自我的小世界,会满足于眼前的舒适感,会得过且过地求安稳。

刘禅这种性格在我们现在的很多人身上也是能对号入座的。一个内心真正丰富、强大的人会觉得不安全吗?一个人充满斗志、毅力的人会得过且过吗?一个真正勇敢、坚强的人会选择委曲求全吗?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骨子里的某种性格在支撑着我们自己的精神认同,而每一种性格的养成都受我们的经历、见识、格局和蜕变的影响。

“乐不思蜀”的智慧漏洞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乐不思蜀”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大致的意思就是,刘禅率蜀国不抵抗就投降魏国之后,被封为“安乐公”,每天就是吃喝玩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但是,像司马昭那样生性狡黠的人依然对刘禅不放心,除了不断安排各种娱乐节目消磨刘禅的心志,一有机会还不断地羞辱和试探刘禅。有一天,司马昭请刘禅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其他人都是触景伤情,唯独刘禅大声叫好。司马昭故意夹枪带棒地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而刘禅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听后,微微一笑,心里充满鄙视。

“乐不思蜀”的故事后来成了“胸无大志”的典型,但也有很多人把其理解成明哲保身的智慧。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上面的两种观点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因为每个人作出选择的基础和条件是不同的,我们既不能责全求备也不能自甘低下。首先我们得承认,刘禅在当时那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下,如果要保全性命的话,确实没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这种事放在刘禅身上,只能说是一种妥协,不能算是什么智慧。

因为从根本性的政治角度来讲,刘禅的乐不思蜀,并不是其最终活下来的决定性因素。大家见过哪个铁定心思要杀你的皇帝,因为你一句“我在这里很快活”就放过你了?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能化解的仇都是真正仇,类似于“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一个人真正铁定心思要置你于死地,请记住,求饶、装怂只会让你死得更快。一只猫看到一只老鼠,没有选择把它吃掉,只是一味地调戏它,只能说明这只猫现在还不想或者不能吃这只老鼠,而不是因为这只老鼠装可怜装得多好。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那么,认怂是不是就毫无道理或者毫无作用呢?有,只是要分对象、分情况而已。比如你们夫妻吵架要离婚,如果双方还有感情,说离婚只是一时气话,这个时候一方认怂,能够化解矛盾。要是你们已经感情破裂了,铁定心要离婚了,你怎么认怂都没用。又比如,你工作上犯了错,你的领导很生气,要处罚你。如果你的领导是一个仁慈善良的人,你跟他认错、认怂,也会让他心软而减轻对你的考核;如果你的领导是一个铁石心肠、六亲不认的人,你的认错和认怂只会让他感觉处理你更理所当然、冠冕堂皇而已……

生活的道理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得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按这种思路,我们再来看看刘禅的乐不思蜀为什么不能成为智慧,只能成为笑话?看看它的逻辑漏洞在哪里?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1、“ 此间乐,不思蜀 ”这句话其实并没有什么水平可言,谈不上什么智慧。你公司破产了,到一个新公司就职。新领导问你有什么感想,你说这个公司好玩,不想以前那个破家了。这种话乏善可陈。其实,司马昭逼问他的用意是很明显,也很简单的,就是要确认他无心复国、对魏国没有政治威胁而已。刘禅只要把握这一基本原则,完全没有必要放下尊严去回答这个问题。

2、智慧很多时候是双向作用的,既要看到当事人的表现,又要看到对手的真实意愿。司马昭因为当时刚刚窃国成功且东吴未灭,对刘禅赶尽杀绝的心思本就不重。刘禅连这种信号都没有领悟到,把他乐不思蜀的行为上升到智慧层面显然有点抬举他了。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3、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事能做不能说,有些话能说不能做。“乐不思蜀”就只能做不能说。因为你蜀国已经灭亡,你呆在魏国吃口安乐饭,这不算啥!这是在人情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你公开囔囔,就会变成你这个人没骨气、没节操的表现了。如果还有朋友不能理解这个逻辑,就打个比方吧,一个失足女子,能公开说自己的职业吗?不管是不是不得已,是不是真享受,“此间乐,不从良”的话都是不能说的。

4、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不光是由自己的能力决定的,也取决于自己的身份。刘禅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曾是一国之君。蜀国灭亡了,或许还只是他能力有问题;但是说“乐不思蜀”这种话,只能说明他格局和品德有问题。你是公司的一个普通员工,你可以适当地别的公司好多了,但是,你是一个公司高管,一定是不能表达这种负面言论的。你作为一个小兵,遇到困难时,你可以说这事没法干了;但是你如果带领一个团队,你能说不想干了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应的,我们应当享受相应的待遇和尊严,同时我们也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是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刘禅显然只享受了他作为一个君主所应该享受的福利和光环,而没有承担起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乐不思蜀的保命哲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小聪明,远远算不上大智慧。

思考:生命和尊严的选择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其实,我们在讨论刘禅“乐不思蜀”的问题时,本质上是在讨论生命和尊严相冲突的应该如何做选择的问题,这也是刘禅给人两种不同印象的根本原因。关注于生命本身的人,会觉得他的言行是人之常情,甚至满含智慧;关注于价值和道德的人,永远不会觉得刘禅的“乐不思蜀”是一种智慧。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面对与刘禅相似的问题。比如,你求我呀,你求我我就放过你;比如,你还说你爱我,连给我低头擦一下鞋的诚意都没有,你凭什么说爱我?又比如,领导问你,在我手下干活感觉好不好,你只能硬着头皮说好……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那么,面对利益冲突时,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选择呢?两害相权取其轻,什么意思呢?就是选择对自己伤害较小的选择。这看起来似乎是一句废话,但是很多人却并能做好好它。因为很多人并不明白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利,什么是真正的害;也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害更大、更长久。

格局狭小、眼光短浅、思想呆板、见识浅薄、性格自私的人往往只会看到与自己直接相关的、眼前的、表面化的、不容易长久且副作用极大的利与害;而志存高远、目光长远、思想活跃、见识宽广、志趣纯雅的人则会看到更本质、更长远、更真实且没有不良反应的利与害。

乐不思蜀的刘禅有大智慧?看看人性如何揭穿利己主义的逻辑漏洞

我们的尊严值多少钱,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去塑造、如何去评估?有些人给钱就干活,有些人工资不到位宁愿闲着也不干,这就是人与人选择上的差别。刘禅的选择并不符合他的身份和地位,也直接拉低了他整个人的格局和品质。

我从来不去谴责那些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但是对于德不配位的领导,经常会口诛笔伐。因为商女是没有那种能力、觉悟和空间来做出更多的选择的,但是作为一个领导,你得为你自己的责任、风骨和气节做出表率。如果领导和商女都可以无差别地做同样的事情,那历史和生活凭什么要突出领导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呢?

刘禅的乐不思蜀并不是什么智慧,而是对历史文化与思想道德的一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