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著名诗人大都有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像“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陆游、尤袤、范成大等就是代表人物。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宋光宗曾经为他亲书“诚斋”二字,他又被称为“诚斋先生。”
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在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先后任职,最后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去世后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八岁时,母亲去世,他的父亲精通《易经》,常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 他拜见当时主战派领袖张浚时,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他,于是杨万里把读书之室命名曰“诚斋”,以明己志。
曾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三十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在任奉新县知县时,恰值奉新大旱,杨万里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万里在奉新任职虽然只有半年,因为坚持“不扰民”,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好评。
1185年 (淳熙十二年)五月,杨万里调任吏部郎中,宰相王淮问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务”,杨万里以“人才最急先务”为答,并奉上《荐士录》,举荐朱熹等六十人。看到杨万里学品人品都很出色,孝宗让他担任东宫(太子)侍读,太子赵惇题写了“诚斋”二字赠给杨万里。
太子赵惇(即宋光宗)继位后。杨万里连上三札,要求光宗爱护人才、疏远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俭,三日断,四日亲君子,五日奖直言”。
爱国是政治家最基本的情怀。杨万里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在给皇帝的奏章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看重和同情人民,提醒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
为人清直,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的杨万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他一生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履,随时准备唾弃。在作京官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许置物,以免离职回乡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明对照。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缗,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杨万里的诗独具特色,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姜特立曰“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项安世评价“四海诚斋独霸诗。”诚斋体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杨万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他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集为《诚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