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养老金和退休金这两个词,大多数人都觉得是一回事。不少人一定都觉得养老金不就是退休金吗?退休之后不就是应该发放养老金吗?
其实不然,我国的养老金政策采取的是“多缴多得”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满足缴纳满15年后、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前提之下,想要在退休后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往往需要缴纳更长的年限。
所谓退休金指的是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到了退休的年纪,财政部门给他们每个月发放的退休金,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物,但其性质更像是一种“福利”。退休金是由单位或者企业提供,他们是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的。公务员退休之后,退休工资是他们在退休之前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在退休后也能领到高额的退休金,退休金多数是强调国家层面,拥有一种“福利属性”。
退休金的发放还要看职工在职期间的贡献,贡献越高,退休金就越多。之前退休的人员按照原来制度执行退休金领取,现在制度改变了,单位都买有社保了,新增的退休人员,这个退休金就此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社保,当然部分民营企业也有退休金,职工到了退休年龄,一次性给的福利而已。
而养老金是指养老保险,是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者因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基本生活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职工在单位缴纳了养老保险之后,等到了退休的年纪每个月领取养老金,领取养老金之前,缴纳保险费用不少于15年。
而养老保险则是我们平时所缴纳的社保中的其中一个,由参保人所在的单位进行代缴,一部分上交给国家,而另一部分则计入参保人个人账户。现在的五险两金的其中一金及企业年金,也是可以提高个人的养老金额的。职工缴纳出去的社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为养老保险“付费”。退休后每个月领取养老金更像是在获得自己购买保险的收益。
之前的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两者实行的制度不同,被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费,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支付;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均为400%,各地区有差异。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引起群众的激烈反响,在2016年对养老制度进行改革,形成社会化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也逐渐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来,合并成单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