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日本水俣病事件是什么(赵立坚提到的日本水俣病,到底是什么病?起底日本排污的黑历史)

日本大发展时代启示录:水俣病事件始末

水俣病受害儿童。

“你看日本的天很蓝,水也很清,几十年前,这里可是连吃近海的鱼都会生病呢。日本是一个从污染中康复的典型。”在日本大阪关西机场,刚刚从美国访问归来的入田友美博士指指天,指指外面的大海对记者说。

作为中国东方的邻国,日本在环保方面有着世界一流的技术。今天到日本去旅游,会发现日本到处山清水秀,特别是其河流大多清澈。人们欣赏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甚至为之感叹——要知道,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还要高几倍。

但很少有外国人知道,就在几十年前,因为污染造成的水俣病曾肆虐日本,日本的河流在工业大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期,曾经饱受摧残。

“还我自然”——20世纪70年代日本示威者的口号。

战后日本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虽然日本并不出产铁矿石,也拥有大规模的石油化工企业,虽然日本的石油全靠进口。这些直到今天都是有名的污染大户,在当年的日本更是可想而知。

实际上,日本大多数河流都是在遭到污染之后,重新经过治理才变成今天的模样的。这一方面固然说明污染之后并不是所有的伤害都无法愈合,同时也说明了日本社会为修复环境做出过的大量努力。

要说明这一点可以从日本的河鱼说起。

到过日本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日本人并不太喜欢吃河鱼,河流当中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游鱼。有些刚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喜欢去水边垂钓,钓上鱼来加以烹饪一饱口福。

不过有的学生比较倒霉,我曾经听到一名东京的留学生讲述他的故事:他在东京的河川里钓上了几条将近一米长的大鱼,兴高采烈。但是他把这些大鱼拿回家烹调的时候,发现这些鱼发出类似于橡胶制品的奇怪味道,令其不敢食用。

这个学生向附近的日本人请教,才知道当地河川中的鱼确实是不能吃的。这是因为当地的河流曾经遭到严重的污染,有大量的工业垃圾,为了清除这些工业垃圾,日本的环境省专门通过遗传工程的技术,培育出了新的鱼类品种。

这些河鱼生命力极强,被抛进遭到污染的河流后也不会死,反而会以工业垃圾为其主要食物,结果使河道得到清理,污染物逐渐减少。但是这些鱼本身却吸收了工业毒素,实在是吃不得也,满身的橡胶味也就不足为奇了。

几乎无人了解日本的环保工作者曾做出怎样的努力来恢复被污染的环境_他们甚至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了特种鲤鱼“清洁工”,想想看这得多大的工作量。

日本在20世纪50到70年代曾经发生过多起重大工业污染造成的恶性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水俣病事件”

在日本雄本县水俣湾,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流传过一些奇闻,传说当地的猫会发疯,甚至跳海自杀。很快这种怪病传到了人的身上,有的人起初口齿不清、面部痴呆,后来耳朵也聋了,眼睛也瞎了,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高声号叫而死。可是人们始终不知道这是什么病。

到1956年已经有97人得了同样的病,并有18人死亡。以雄本大学为主的医学研究机构开始进行病理学调查,终于找到了致病的根源,原来是大量存在于当地鱼类、贝类中的甲基汞引起的中枢神经疾病。

这种疾病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由于附近日本氮肥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当地的海湾,从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就被称为“水俣病”。水俣病出现之后,普通居民深受其害,因此几次与日本氮肥企业交涉,双方在法庭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最初,氮肥工厂倚仗自己财雄势大,与官员和新闻界关系密切,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千方百计地压制。但是由于人民的坚持,也由于这种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在日本民众中引起了普遍的恐慌,同情水俣病患者的人越来越多,水俣病患者的亲属们才得到激励,坚持不懈地进行维权斗争,他们甚至夜宿在日本氮肥工厂的门前,在那里度过新年。

水俣病事件在日本引发的同情,也与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有关。

最初,只有少数人被认定中毒,但氮肥生产工厂拒绝承担责任,导致污染危害扩大,周围民众不断有被认定为水俣病患者的,社会上人人自危,不知何时会轮到自己。于是,日本氮肥工厂激起了公愤,而且政府也认为它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最终,由于受害者和家属的坚持,这一事件在法庭上得到了公平公正的解决。

1973年,水俣病终于被认定为公害,责任工厂的厂长不得不对公众下跪谢罪。

得知官司胜诉,喜极而泣的水俣病受害者家属们。

其实,作为被告的氮肥工厂在当时的确是很有势力,其社长江头丰就是今天日本德仁皇后雅子的祖父。由于其势力庞大,并没有把告状的普通民众放在眼里,但是隐瞒公害的结果是不得不承担更加严重的后果,也给受害者带来日复一日的痛苦。最终,受害者的遭遇唤醒了日本国民和法律机构。

同样的污染问题在日本还发生过多次,比如由于镉污染造成的“痛痛病”,以及在日本东京肆虐的“光化学烟雾”,这些事件都在日本社会引起过极大的反响。

日本的工作人员在检查汽车尾气。

光化学烟雾,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汽车尾气。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前,日本汽车很少注意油耗,大量的汽车尾气形成类似雾霾的天气,曾经在东京造成大量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而无法继续学习。随着汽车在日本的普及,很多地方出现尾气污染,学生在上学时必须佩戴口罩,以免遭工业废气的伤害。

这些现象都迫使日本正视环境污染造成的问题。日本当时的舆论提出,日本是一个环境狭小的国家,一旦发生环境灾难就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当时污染肆虐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内部设立了环境厅,并由环境大臣专门负责对工业污染的治理。

经过长时间的投资和重新规划,日本的工业污染最终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不断进行的绿化等活动使环境得到改善。

日本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污染发生了并不可怕,它是可以被战胜的。可是,如果不能对制造污染的人真正加以严惩,则污染就会始终像不治之症一样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