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正统太极拳的风格是身如立柱,虚领顶劲,不偏不倚,周身一家,活步轻灵,整体进退,外松内紧,不求奇异之招式,“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这些都与清代人的头顶脑后的一条“大辫子”垂在身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太极拳独特风格的“幕后真正主宰者”。
OO一 顶头悬、虚领顶劲是永不许丢失的,也就是脑后吊着一根大辫子所自然、无心而自然形成的虚领顶劲,这也是太极拳天然的具有女人化倾向,因为清代男女都有着同样的大辫子
清代人的脑后人人吊着一条大辫子,这就在无心无意之中养成了一个“顶头悬、虚领顶劲”的习惯,也是被动地无为而形成的,也可以说是“坐享其成”,当然这些大都是读书人、上等达官富贵之人,普通劳苦大众大都把辫子盘在头上。
由于男女一样都有大辫子,而且以“虚领顶劲”主导的拳法本来就是阴柔、儒雅、身法柔韧、手领梢牵、以手领身的风格与劲路,所以太极拳从一开始就是具有女人化倾向的文人拳、阴柔拳、女人拳。所以小架、小活步、小碎步,身体整体运动为主而手脚动作幅度小的“干枝老梅”风格,才更符合太极拳的原始面目。
OO二 脑后大辫子与脊柱重合,就是身法的中线、中轴所在,辫子的如风中垂柳、如水上波浪就是身形如水流
太极拳首先是松柔,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
练松柔,必须要身体中线的脊柱如风中垂柳往复折叠,所谓身形应当似水流者。这就需要虚领顶劲,用虚领顶劲与两手两肩之间的“争力”带动身体中线产生往复折叠的波浪运动,松柔脊柱骨架,达到行气如九曲珠的效果。
只要假想脑后吊系着一条大辫子,用虚领顶劲带动大辫子的左右波浪运动,就是符合用意不用力的太极拳运动法则。“以心运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练功时由于有一条大辫子的加持,身随着辫子的摆动、影响,更容易实现“行气如九曲珠”的效果。
“虚领顶劲”带动一条大辫子,就如火车头牵引一串车厢、如龙头带动龙身婉转,也就实现了从上到下整个脊柱的节节研磨松活。
OO三 太极拳是文化拳、文人拳、斯文拳,不需要战阵武艺的长弓大马、仆步、歇步,而是满身轻利顶头悬、打拳如走路的斯文。文人习武以心法、兵法为上策,不在样式而在于气势。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走中转、转中走,如龙卷风的风眼且转且走。以上这些都须要在意识里、在身体中心有一条无形的上下垂直线,那么身后有一条大辫子就全都天然具足了。
太极拳是文人拳,经过文人之手打磨、洗练出来的技艺,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精益求精、苦心孤诣、深究理义根源才能磨砺出来,所以形式最简约,道理最玄奥。
“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而在内”。打拳如走路,上下一条线,走中转,转中走,神气圆满,内劲开合鼓荡,一触即发,根本不需要弓步、马步、仆步、歇步那种“样式”,那是与拳术本质无关的东西,弓、马、仆、歇步法都是为使用兵器所用。
OO四 现代人练太极拳假想脑后垂一条长辫子,太极拳的身法要领自然具备,小架活步,周身轻灵,一条长辫子只在身背后上下一条线地轻微摆动,如风中垂柳,也就是身法的往复波浪折叠,也就是鸡腿、龙身、熊膀、虎豹头、鹰捉、虎扑,练一条辫子也就练了正统小架内劲太极拳
鸡腿是两腿并为一腿,辫子梢始终垂向后面实腿的脚跟,两脚的虚实转换自然形成身如波浪的龙身,松肩沉肘、涵胸拔背形成熊膀子,虚领顶劲则脖子有力如虎豹之头,鹰捉乃是引进引化,虎扑是发劲。
由虎豹头,产生假想脑后大辫子的摆动,产生龙身、鸡腿,两肩与头部的二争对拉产生熊膀与鹰捉、虎扑。
可见,太极拳的修炼还有这样一个秘密心法存在,此前从未曾面世过,今日显露,必然会惊世骇俗,还请网友们保持克制,勿以怪诞视之,照此心法练去,好处是大大滴。
这都是由于清代人的“大辫子”特殊现象所决定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已经融进当时人们的骨肉之中,成为一种本能的习惯了,自然而然。而对于现代人,则需要额外的练功培养才能习惯上身,成为功夫,才能体会到原始正统太极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