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大暑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才开始(今年三伏究竟有多热?7月23日大暑,请看农村谚语怎么说)

刚刚入伏,很多地方就已经被热疯了,蔓延于华东、华南、中南地区的热浪,让很多人感受到今年三伏的炎热难耐,在上海、浙江、四川等地,气温已刷新了历史记录。

另外,遥远的欧洲也正被热浪所席卷。葡萄牙遭受了47℃高温袭击,已经热成了葡萄干,而英国人早已被热疯了,大批的人群跳进泰晤士河尔避暑,农民们忙着给猪涂抹防晒霜,期待安然度过这个特殊的三伏天。

大暑未到,气温就如此燥热,2022年的三伏究竟有多热?7月23日,我们即将迎来传统的大暑节。下面,我们通过农村谚语来分析一下今年三伏天的气候特征,体会老祖宗留下的聪明智慧。

一、今年为“弱金入大暑”

古书说“暑,热也。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大暑,为大热之意,表示炎热到达极致。古人又云“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将比小暑更热。

在大暑三候中,一侯腐草为萤,二侯土壤褥暑,三候大雨时行,明显与小暑时节的微风起、蟋蟀居、鹰飞翔不同。除了点点萤火出现在夜空之外,其余两候全部与降水有关。可以看出,“上蒸下煮、湿热交加”是大暑节气的主要特征,在炎炎高温之中,再添加了绵绵多雨。

那么,果真大暑都要比小暑热吗?

其实也不然,自然变化岂非是按部就班地简单重复呢。所以,在农村谚语中,也有了“小暑热过头,大暑冷飕飕”的说法,小暑炎热之后,后期大暑很可能迎来凉爽。不过,今年的大暑则不同,虽然小暑已被热疯,但炎热仍将持续,因为2022年是“弱金入大暑”。

什么意思?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五行来预测天气的一种方法。今年的大暑在7月23日,农历的6月25日,为壬寅年丁未日丁丑日,用五行来解析,大暑这天土木火的三方力量很强,而金气则相当弱。

我们知道,金代表着凉风,金气疲弱,预示着大暑时节会非常炎热。

二、今年三伏天的炎热,很可能超出预期。

(1)母伏凶

通过今年入伏的时间来看,农历六月十八,单数为公,双数为母,今年三伏为母伏,农村谚语中向来有“母伏凶,热死牛;公伏爽,冷飕飕”的说法,预示着今年三伏天会非常炎热。

(2)秋包伏,热死牛。

所谓“秋包伏”,是基于三伏与立秋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说的,毕竟立秋代表着秋季到来,也代表着秋风送爽,会对炎热有所抑制。

那么,什么是秋包伏?“秋包伏”就是立秋在前,末伏在后,而立秋和末伏倘若出现同日,则为“伏包秋”,由于古老的夏至数更定三伏与阳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计时方式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排列组合。

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农历的七月初十,而末伏出现在8月15日,中间整整相差了一个多星期,所以今年立秋之后,凉爽的天气并不会马上到来,炎热持续,也使得今年三伏天愈加漫长炎热,朋友们要积极做好防暑准备。

(3)处暑不出伏,今年无春秋。

今年的三伏天非同一般,当8月23日出数的时候,节气仍处于末伏之中。在24节气中,处暑则意味着暑气消退,而仍处于末伏中,反映了今年气候的异常,而这也是非常罕见的。

那么,“全年无春秋”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出现这个情况,则春天和秋天会消失,春天将如冬天一般寒冷,而秋天则如伏夏一般炎热,预示今年秋天会具有夏天的特征。大家不妨仔细想想,今年我们曾遭遇60年不遇的冷春,或许老祖宗留下的谚语依然有着借鉴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

今年三伏的炎热将超出历史,与拉尼娜天气和全球变暖的自然环境有关,朋友们一定要积极做好防暑准备。另外,气候异常也可能使得各地情况不同,比如近期很多地方就迎来难得一遇的冷夏,许多小伙伴不得不准备好毛毯御凉。朋友们,你们对此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我们一起热切交流!#新农人创作大赛##我要上 头条#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