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缺乏导致人们在卢旺达维龙加山脉的山坡地开辟梯田种植粮食。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国家地理》1976年的一篇文章如此描述瑙鲁。
瑙鲁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夏威夷与澳大利亚中间的位置上。
瑙鲁现今是一片荒原,它的荒芜不毛和不适宜居住的景观完全可以创作一部科幻小说。
1976年至今,瑙鲁一种有价值的自然资源——蕴藏了数百万年的高品质磷酸盐——几乎被采掘殆尽,以致岛屿的大部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紧邻赤道南部的小国瑙鲁面积只有21平方千米。
一条狭窄的海岸带环绕着一座海拔65米的中央高原。
高原覆盖了80%的陆地面积,却蕴藏着宝贵的磷酸盐矿。
只有一条铺筑的道路,圆环般地围绕着这个小岛。
数千年来,虽然旱灾频发,但瑙鲁人还是生活在岛屿范围以内。
大约1000人的人口依赖于从海洋和热带植物中获得的食物。
1888年瑙鲁变成德国的殖民地,这个小岛从此遭到掠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国际联盟赋予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该岛的管理权,建立了英国磷酸盐委员会(British Phosphate Commission),经营营磷酸盐工业。
大部分磷酸盐被船运到澳大利亚制作肥料。
在1968年获得独立时,瑙鲁人选择继续开采磷酸盐,这为该国每年带来数千万美元的收入,使瑙鲁成为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
然而,如今大部分磷酸盐矿已被开采,预计矿产将在几年内被采光。
除了某些热带水果之外,这里没有其他资源。
1.3万名居民所需的每一样东西:食品,燃料,制成品,机器,建筑材料等几乎都要进口。当海水淡化厂发生故障时,甚至要进口淡水。
投资欠缺和对一笔10亿美元的信托基金管理不善使国家债务缠身。
露天开采的采矿方式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极致。
为了便于采矿而砍伐了茂密的森林,数千年来,这些森林曾经是当地鸟类和外来候鸟的庇护所。
现在,高原变成了一片嶙峋的荒地,其上耸立着高峻的礁石塔。
它们全都是位于其间的磷酸盐矿被开采后遗留下来的。
被沦为殖民地后,强国只想着索取自己的利益。当他们想要的都挖掘殆尽,那么也就会毫不留情地扔弃。
因为自私所以狭隘,因为格局太小所以也就早晚会遭受祸害。
将这块小岛扔弃就和自己无关了?大家都生活在这颗地球上,那里少了一块自己难道就能免受其害?
大自然的赠予,我们应当心存感激,但也不能索取无度。有需要的时候用一些,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度消耗,那就得透支未来来弥补。
面对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将灾难转化为能为人类造福的资源。
面对大自然给人类的赠予,我们应当珍惜和感激,也需要用智慧把资源更合理化的使用,将有限的资源得以尽可能长的延绵到后世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