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一年,桂薨。世子逊煓先卒,孙隐王仕壥嗣。景泰中,尝上言总兵官郭登守城功,朝廷为劳登,天顺七年薨,子惠王成炼嗣。”这是《明史》中对明朝代藩第二代藩王朱仕壥的描写,短短五十余个字,就把朱仕壥的一生说完了,从这点记录上来看,朱仕壥一生很平淡,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记录的,就是很普通的一位藩王。不过朱仕壥却是明朝少有的苦命王爷,他的童年很悲惨,丝毫没有体会到王孙的殊荣,过的生活比太爷朱元璋还不如。朱元璋虽然出身贫苦,但是没有生命危险,至少他爹不会虐待朱元璋。可是朱仕壥明明是代王长孙,却过着连一个老百姓都不如的穷苦生活,还要天天防着狠心的爷爷谋害自己,日子过得相当凄凉。或许就是这样整天受到爷爷淫威的影响,朱仕壥这个人变得十分懦弱,虽然贵为亲王,但是没有一点王爷的威仪,反而胆小怕死,甚至于惧怕大臣,堂堂王爷给一个守将下跪,可以说是明朝最窝囊的亲王了。
朱仕壥的爷爷名叫朱桂,这位朱桂在明朝前期大大的有名,他是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起初被封为豫王,后来改封为代王,封地为大同,名列塞王的行列。
朱元璋本来是希望儿子镇守一方,保卫大明。谁知道朱桂却是个天生顽劣不堪的家伙,在南京的时候因为父亲在跟前,惧怕父亲还有所收敛。到了大同,天高皇帝远,无人管教,因此他胡作非为的恶霸基因被彻底开发,很快他的劣迹就被大家知道了。
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死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这位朱允炆一上台马上就开始削藩,打击自己的这些叔叔们。朱桂由于罄竹难书,自然成了被处理的榜样,于是被废,囚禁起来。朱棣靖难之后,朱桂被恢复了爵位,不过朱桂骨子里作恶的基因无法改变,于是在大同又一次闹翻了天。
朱桂这次不怕了,他这个人十分聪明,他知道四哥只会处理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对于没威胁的人即使犯下大罪也不会管的,更何况自己比除了和四哥是兄弟,还是连襟,四哥看在自己妻子的面子上也绝不会处理自己的,毕竟自己的妻子是朱棣皇后的亲妹妹。果然朱桂预料的不错,朱桂劣迹满满但是朱棣却始终只是口头批评,从来没有任何处理,就因为这个原因他更加的胡作非为。
朱桂在外面横行霸道,在自己家中也不安稳,他十分讨厌自己的妻子徐王妃,究其原因就是这个妻子是父亲为了平衡和功臣的关系,而强硬的塞给自己的,完全是包办婚姻,谈不上什么感情,而且他和徐王妃性格完全不一样,因此双方矛盾很深。
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徐王妃没有了靠山,于是朱桂将徐王妃赶出了代王府,同时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妻子,他对徐王妃生下的长子已经被立为代王继承人的朱逊煓十分看不上眼,于是借机将朱逊煓也赶了出去。
朱桂抛弃妻子还不算,他十分喜爱自己的另一个徐姓小妾,于是一心想让这个小儿子继承王位,因此决定迫害朱逊煓好给小儿子腾出空间。
面对父亲的迫害,朱逊煓没办法,最后逃出了大同跑到京城,找到了四伯父朱棣。朱棣万万没想到代王府居然出了这种事,于是找来了弟弟朱桂,经他调解,这对父子才表面和解,朱逊煓怀着不安回了大同。丙申,敕代王桂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尔不能以礼正家,惑于妇言,陷世子于恶。且世子未有极恶大过,尔必欲杀之?屏居于外,使惶惶无依,为人父者,此独何心?古语,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兹遣人送世子回,用全尔父子之恩。尔其改过自新,谨守礼法,不可复蹈前失。
朱桂没有办法对儿子下死手,于是改成了冷暴力处理,最终在惶惶不安中,朱逊煓走完了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生路,在永乐十六年去世。
朱逊煓虽然死了,但是他还留下儿子,长子就是朱仕壥,按照规定,世子去世,如果世子有子,那么世子之子将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世孙。因此作为朱逊煓的长子朱仕壥是第一继承人,朱桂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向朝廷奏报册封孙子。
一般人就算和儿子有矛盾,但是面对孙子总会表现出喜爱。但是朱桂不是一般人,他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孙子,没有其他原因就因为他是徐王妃的孙子。
朱桂没有向朝廷奏报册封孙子,甚至于他巴不得这个孙子死,于是他故意断了本该交给孙子的俸禄,让他连饭都吃不上,堂堂王孙居然挨饿,这让人都无法想象。为此朱仕壥不得不去投奔祖母,好在他们还有几个中心耿耿的仆人,靠着这些任种地,这才没有饿死。“给役无人,岁禄不及,止凭内使耕种以养”。
既然朱仕壥连饭都吃不上,自然朱桂也不可能给孙子良好的教育,朱仕壥到了十四岁居然大字不识,不知礼法,于是朱家在朱元璋成了皇帝后又出了一个文盲。同时代王府里没有人将朱仕壥当人看。朱桂的儿子潞城王作为叔叔看到侄子父亲没了,肆意欺负,妄想侄子死了,他就能名正言顺的当上世子了,而朱仕壥无力反抗,每天只能屈辱的活着,苟延残喘。
朱仕壥的遭遇让新来的代王府左长史戴礼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想到堂堂代王府王孙居然是个吃不上饭的备受欺负的文盲,于是赶紧报告了皇帝。
朱瞻基接到戴礼的奏报后也大吃一惊,他也很生气,他和朱仕壥是同族兄弟,而且都是长孙,自己当了皇帝,自己的兄弟却受苦成这样,这要是说出去外人会指责他这个当哥哥的,而且自己作为朱家的族长,如果无法做到公平,那么自己怎么有脸去见祖宗。不过鉴于朱桂和自己爷爷一辈,他实在不能像对待别人那样严厉对待朱桂,皇帝也得尊老,不是想说什么说什么。他必须好言相劝,于是通知了朱桂,不管他同不同意,命令他必须每年通过戴礼等人从他的俸禄中播出三百石给朱仕壥生活,同时安排伴读和教授教导朱仕壥的学习。同时为了防止朱仕壥被代王府其他人欺负,他措辞严厉的给潞城王等人发了谕旨,明确表示关于朱仕壥的事他已经告诉朱桂了,你们这些当叔叔的不准阻拦。并且以后朱仕壥的生活都要潞城王负责。同时警告朱仕壥是太祖的曾孙,是世子的儿子,世子的母亲是我奶奶仁孝文皇后的亲妹妹,你要好好照顾。言外之意就是朱仕壥出了意外,我饶不了你。
朕惟为国之道,亲亲为先。比闻故代世子之母偕其孙二男一女异宫而处,衣食无所仰给。已奉书叔祖代王,及敕长史戴礼等岁于王府禄米内拨三百以给之,令伴读、教授训其二孙。今特谕王,凡其饮食、衣服一切日用之费,王须启父王依时应付,务令足给,毋致匮乏失所。此事专委于王!盖世子之子,太祖高皇帝之曾孙。世子之母,皇祖妣仁孝文皇后之亲妹。皆国家至亲,王宜致诚敬,不可怠忽。庶副朝廷惇厚至亲之意。
在当皇帝的大哥的帮助下,朱仕壥终于有了稳定的生活,不过他现在在代王的后代中地位十分尴尬。他是代王嫡长孙,按理来说是稳稳的代王继承人,但是他却没有世孙的名号,始终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日后代王有谁继承可就说不定了。为此病重的徐王妃动用了自己父亲和姐姐的一切关系上奏朱瞻基请求册封孙子为代王世孙。
负责此事的部门表示按照规定这种申请应该由代王提出,王妃申请不合礼法。不过朱瞻基十分清楚这位爷爷的秉性,徐王妃如果不是被逼的没有办法绝不会这样做,于是他破例下令不经朱桂,直接册封朱仕壥为代王世孙,让他有了合法继承权。
而且不久之后,代王府左长史戴礼再次上奏,代王年老昏聩,王府事务都由潞城王负责,自己居然一直没有见到世孙,这样不合礼法,因此请求让世孙朱仕壥代理王府一切事务。
对于这个建议,朱瞻基很赞成,毕竟朱桂为老不尊,惹了很多事出来,丢尽了朱家的脸,不如让朱桂彻底退休,让年青的朱仕壥主持工作,这样也能给挽回朱家的声誉。
本来有着皇帝撑腰,朱仕壥应该手握大权,然后报复以前的日子。但是代王府并没有出现这一幕。朱仕壥从小受到祖父的虐待,他的心灵从小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对于无赖的爷爷一点办法没有,想反还很害怕,而且他能得到代理处理王府事务的权力,并不是他自己争取来的,他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奶奶还有戴礼等官员,他压根就不敢反抗,一旦这些人不在了,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懦弱无为的人,自然不把他当继承人看。
代王还有他那几个儿子自然知道朱仕壥的本性,并且仗着天高皇帝远,压根就不把皇帝放眼里,以前怎么办现在还怎么办,朱仕壥依然是代王府里多余的人,除了他自己谁也管不了。
本来朱仕壥被封为世孙,朱桂必须将之前赐给朱逊煓的世子冕服等物品交给他,可是这些都被朱桂的妾室徐氏藏了起来,当戴礼等人索要的时候,朱桂的回答是失火烧没了,对于这个结果朱仕壥无可奈何。
或许是看到朱仕壥确实好欺负,徐氏和她的儿子们胆子越来愈大,甚至于不断在朱桂面前挑拨离间,让朱桂更加讨厌朱仕壥。后来更是发展到公开侮辱殴打堂堂世孙。
对于这一切,朱仕壥居然都忍了下来,根本不敢还手。由于朱仕壥的不反击,这些人得寸进尺于是产生了要杀害朱仕壥的念头。
生死攸关,朱仕壥不能在忍了,他选择了逃跑,一走了之,逃离了代王府,跑到了大同都司衙门。按理说朱仕壥如此窝囊,而且逃到了都司衙门这个国家部门,这些人该罢休了。但是这些人却依然不怕,居然跑到都司衙门,砸门撒泼辱骂,要求交出朱仕壥,甚至于公开表示要杀了朱仕壥,弄得整个大同“闻之骇人”。
面对这种情况朝廷不能不管了,否则朱仕壥真的被杀,那可是皇帝丢人。于是朝廷以英宗的名义发出三份谕旨给大同。对于朱桂表示“自今曾叔祖宜明理正心,毋为妇女幼子所感。庶几保全世孙,以靖国家。不然世孙或为谗者所构,至于失所。则祖训昭明,谗者必寘重法,惟曾叔祖其亮之。”对于朱仕壥则表示“闻宣宁王逊炓母子谗间骨肉,此在祖训所不容者。但念亲亲,冀其改行,姑训饬之。惟曾叔祖高年,叔以世嫡代理国事,盖祖宗定制。自今凡府中一切之政,悉准前敕行之。但须起敬起孝,委曲周旋,庶全令德。果事有关涉难于处置者,具实来闻,朝廷自为主张。”
对于朱桂的其他有异心的儿子们,表示“先帝宣德五年命世孙代祖裁决府事,王府文武官每清晨至府门候见。尔二人随父或步行,或骑马,出灵星门外拦打本府官,不容入府见世孙,是陷父于不慈也。《祖训》离间亲亲,明有正条。尔二人自今宜存念至亲,洗心易虑,务隆敦睦,毋蹈前非。”
在朝廷这次教训后,代藩朱桂等人终于老实了,朱仕壥终于安全了,不久之后的正统十一年代王朱桂去世,当了二十多年世孙的朱仕壥在一年多后顺利的承袭了代王的爵位。
朱仕壥终于熬出头了,可是他没想到他难过的日子还在后面,那就是大同太不安全了。大同位于北方边境,不远处就是蒙古人的地盘。这些蒙古人依然怀有入主中原的梦想,因此不断在边疆挑起事端。朱元璋当年把朱桂放到这里就是为了加强边防的。可惜的是朱棣夺位后,为了防止兄弟们学自己,开始剥夺藩王的兵权,最后把这些藩王剥夺的一干二净,可是兵权夺了人还在这里,每天都要无数次听警报,看蒙古人前来掠夺,这让本来就胆小的朱仕壥倍加煎熬。
更凄凉的是在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的也先挑起战争攻打大同,这场战争大同的守军几乎全军覆没,如果不是援军赶到,朱仕壥将和大同一起成为也先的俘虏。
随后更让朱仕壥心惊胆战的是那个对他一直很好的的明英宗居然成了也先的俘虏,当他看到也先带着明英宗来到大同城下叫门的时候,朱仕壥感到了天要塌下来了,虽然后来北京保卫战也先败走,但是也先还不死心,还在大同一带来回乱串,想要拿下大同,将这里当成进攻中原的桥头堡。这可让朱仕壥吓坏了,于是他不顾当时军情紧急,局势动荡,连忙给北京的景泰帝上奏,要求迁移封地,最好迁到河南汝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他不想像英宗一样当个俘虏。
当景泰帝接到消息后,他很不高兴,现在国家生死存亡,大明的都城能不能保住都不知道,谁还有功夫管你,再说你怕死,我就不怕?我不还是在北京待着,因为我一动整个大明就全完了,同样你作为藩王,你在大同就代表着大明死守大同,如果你走了那么谁还会守大同,大同一丢整个中原都是瓦剌目标,你还能到哪去。于是景泰帝鼓励这个胆小的叔叔不要害怕,你放心援军马上就到。书复代王仕壥曰:“得奏以大同地邻虏寇,欲移居汝宁府具悉。今正选将练兵,图灭虏寇之日。叔当固守藩屏,不可轻动,叔其亮之。”
景泰帝说话算话,很快援军真的到了,带兵的就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后代郭登,他确实继承了祖先打仗的本事,将大同守卫的铁桶一般,多次粉碎也先的夺城阴谋,这让朱仕壥十分感激,于是他为了报答郭登,居然上书请求朝廷嘉奖。登律己治人,善抚绥慰谕。以逸制劳,以少胜众,虽古名将何以过之?臣忝藩维,每念孤城危困,宗室保全,维登是赖。凡其克捷,皆诸郡王目击,故得其详。登虽已荷封爵,而其奇谋秘策人未必知。乞以臣言降敕褒谕,使登感恩思报,益知勉于将来。
如果之前朱棣时代,朱仕壥敢这样上书,一定会被扣上交接武将意图谋反的帽子被废。但是景泰帝知道这个叔叔一向胆小怕事,绝不敢谋反,他给郭登讨赏,是出于真心的,于是他没有怪罪朱仕壥,最后以郭登爵位过高回绝了。
等到大同占据稳定后,朱仕壥的好日子也到头了,郭登调走了,新的大同总兵是石彪,这个人很平常,但是他有个叔叔石亨,在夺门之变中帮助英宗复位,立下大功成了炙手可热的权臣,因此石彪仗着叔叔的势力,在大同城里肆意妄为,谁都不放在眼里,其他官员因为惧怕石亨,因此都对石彪恭恭敬敬,因此石彪觉得自己就是土皇帝了,连对代王的表面礼仪都没有了,对代王呼之则来挥之即去。
而朱仕壥因为从小养成的懦弱性格,对于石彪这种失礼行为不但不恼怒,相反十分畏惧,因此还需要小心翼翼的伺候,生怕惹恼了石彪。
英宗复位后为了拉拢人心决定对宗室大加赏赐,朱仕壥于是趁这个机会申请加了工资。当同意涨工资的圣旨下达的时候,石彪找上门来表示代王你知不知道皇帝本来不同意给你涨工资,多亏了我和叔叔在皇帝面前反复争取,皇帝这才同意的,怎么你不感谢我们。
按照常理石彪这样对藩王说话都是犯法,就算他无权也是皇室子孙,说话必须注意分寸。可是朱仕壥在听了这样无理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做出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居然给石彪跪下了,表示感谢石彪还有石亨的帮忙。朱仕壥是朱元璋的曾孙,他的奶奶是徐达的女儿,他的爷爷朱桂是个谁都不怕的流氓,可是这三个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后代朱仕壥居然给一个臣子下跪一定会气的再死一次。
对于这个突然举动,石彪没有吃惊反而哈哈大笑,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随后他像吩咐下人一样,让朱仕壥摆酒庆贺,期间还让朱仕壥找来妓女陪酒,自此以后石彪经常来代王府喝花酒,而代王府也从威严的王府变得污秽不堪。彪初为大同游击将军,见代王。谓王新得增禄,皆石亨与彪侍上数为言之。王为跪谢,因索妓女劝酒,自后以为常。
朱仕壥就这样活了五十多岁,到了天顺七年,朱仕壥病倒了最后去世了,终于结束了他窝囊而又胆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