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已经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地球上已灭绝的30种最珍稀的动物

TOP.1 北美白狼

1911年灭绝,成为北美洲灰狼许多亚种中第一个灭绝的亚种。

生活在人烟稀少的纽芬兰岛的荒山上,又称北美白狼,是一种体大、头长的狼种,全身白色,头和脚呈浅象牙色,长达两米,重70公斤,成双成对生活。

白狼美丽的白毛和柔美的身段被人们加以诗意,称它为"梦幻之狼",生活在加拿大东岸的纽芬兰岛上,灭绝于人类捕杀,善于长距离奔跑,,驯鹿、海狸,田鼠和其他啮齿目动物是主要食物,皮毛多为茶色和暗灰色,也有白色的,白狼是体型较大的一种,比较稀有特殊,所以得以命名白狼,觅食一次可行200公里。春夏在岩石裂缝下挖洞来生仔。公狼和母狼成双成队。然后组成一个大家族一起生活,在欧洲人征服新大陆的过程中,纽芬兰白狼从天然的居民变成了人类口中"贪婪的魔鬼"而遭到大量捕杀以至于灭绝。

TOP.2 新疆虎

也叫罗布泊虎,已经在新疆绝迹,学术界一般将新疆虎视为里海虎(波斯虎)的一个亚种,体型仅次于西伯利亚虎(350公斤)和孟加拉虎(260公斤),体长在1.6—2.5米,尾长约0.8米,体重200-250公斤。

1979年被宣布灭绝,但在1980年代,新疆塔城军分区还有军人声称曾看过牧民捕杀了一只,在2001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局也发现有疑似新疆虎的足迹,但均未得到证实,自然环境恶化是主要原因,人类破坏结束它们最终的生命历程。

TOP.3 渡渡鸟

渡渡鸟不会飞,类似于一只大型的鸽子,生存于毛里求斯岛,身高约1米,三足,地面筑巢,以水果为食。

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1799年由于人类的捕杀绝灭,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灭绝动物之一,英语中有比喻“死得像渡渡鸟一样”,意为死得十分彻底,谚语“重蹈渡渡鸟的覆辙”意为走向灭绝。

TOP.4 霸王龙

有史以来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体长43.3英尺,身高16.6英尺,体重7吨之巨,巨大的骨架靠它身后那条又长又重的尾巴来维持平衡,前肢十分瘦小,且只有两个脚趾。

它们生存了约3百万年,在白垩纪第三纪发生令大批动物灭绝的事件中灭绝,约有三十多种霸王龙,是当时地球陆地上最高统治者。

TOP.5 旅行鸽

1930消失,旅行鸽食用起来味道鲜美是改变它命运的主要原因,对于初期的移民来说,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掉好几只鸽子,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更是常事,每天都有数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大城市,在狩猎竞赛中,一个获胜猎人会击落几万只旅行鸽。

和一般的鸽子不一样,它叫声高昂响亮,数量繁多,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鸽子,后背是灰色的,有些发蓝,胸前是鲜红色的。

旅行鸽群飞过北美森林的上空时候,鸟群遮住阳光,地面上一片阴暗,如同龙卷风恰当,鸟群队伍长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据记录有一群鸽子数量足有两亿只。

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落是在1900年。

1909年,曾经铺天盖地般的旅行鸽只剩最后三只了,它们被喂养在新西纳提动物园中,短短的五十年后,动物园最后的那只被旅行鸽是一只雌性鸽--玛莎,于一九一四年九月一日死去。

TOP.6 袋狼

现代已知的最大有袋食肉动物,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背部有斑纹,叫塔斯马尼亚虎、塔斯马尼亚狼。

自1936年后灭绝,在欧洲移民来到澳洲大陆定居之后,在塔斯马尼亚岛,仍有一定数目的袋狼、塔斯马尼亚袋獾等特有物种,过度狩猎是袋狼走向灭绝的最主要原因,还有疾病、狗的引入等。

TOP.7 台湾云豹

台湾岛上最大型的野生动物之一,全身淡灰褐色,身体两侧约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

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由于云豹皮毛美观大方,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一些被放有毒药的家禽毒死。

1972年,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与栖息地被破坏,再未见踪迹,2013年4月,台湾学者宣布其灭绝。

TOP.8 中国犀牛

是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统称,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又称之为“大独角犀牛”。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由于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TOP.9 里海虎

里海虎,又称波斯虎,生活范围包括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蒙古、哈萨克斯坦、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身体矮壮结实,四腿长而有力,虎爪异常大而宽,耳朵短小,条纹着色与孟加拉虎相似,雄性体形巨大,体重169至240公斤,而雌性重约85至135公斤。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走向灭绝,现在仍偶尔有人声称曾看到过里海虎出没,没有确切证据证明。

TOP.10 亚洲狮

又称印度狮,印度西部和中国南部生存,是非洲以外的唯一一种狮子,比非洲狮更大,雄狮全长达2.7米,体重180千克。

在印度,是和宗教以及王权最紧密相连的动物,同样是皇王室尊贵和权力的象征,时至今日,印度国徽上的图案就是取材自亚洲狮造型。

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殖民者将猎杀亚洲狮视为一种娱乐活动。1908年,亚洲狮只剩下最后13只,人们把它们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并被宣布野外灭绝。

TOP.11 爱尔兰鹿

又称爱尔兰麋鹿或巨鹿,是有史有来体积最大的鹿,西至爱尔兰,东至贝加尔湖以东,巨鹿因其体型硕大而闻名,它肩部就有2.1米高,它的鹿角也是已知鹿科动物中最大的,重达90英镑。

关于爱尔兰鹿灭绝的原因,人们更倾向于是因为鹿角而遭遇人类的猎杀。

TOP.12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

被英女王誉为澳大利亚最漂亮的动物,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

因为它珍贵、美丽的皮毛,而灭绝于人类的大量捕杀。

1927年,最后一只白袋鼠也孤独地倒在了猎人的枪下。

TOP.13 南极狼

是南美洲福克兰群岛唯一一种陆栖的哺乳动物,也称福克兰狼、福克兰犬或福克兰狐,阿根廷最南端的圣克鲁斯省西面的福克兰群岛上生活着一种犬科动物,从不攻击人类,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南端的犬科动物。

1833年,英国对福克兰群岛的霸占加速了南极狼的灭亡,他们带来枪支对付南极狼,1875年,南极狼已经被当地的牧人和英国彻底消灭了。

然而,失去狼群后,食草动物和啮齿类动物迅速繁殖,它们破坏草场,使原来丰美的草场变成大片大片的沙化土地,牧人不得不另寻他业。

TOP.14 恐鸟

巨型而不能飞行的鸟之一,以巨型恐鸟最大,高度可达3米,小型恐鸟只有火鸡大小,可称得上世界第一高鸟。

1800年代几乎踪迹全无,估计于19世纪50年代左右彻底灭绝,主要还是认为跟毛利人的波利尼西亚祖先的猎捕和开垦森林有关,随后,恐鸟的主要猎食者是哈斯特鹰也绝种了。

TOP.15 冠麻鸭

又名凤头麻鸭,生存于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雄性冠麻鸭有黑绿色的冠,胸部、主羽及尾巴也是呈黑绿色,面部、双颊及喉咙都是呈黑褐色,腹部、尾羽及两侧都呈深灰色,有黑色的条纹。上翼羽呈白色,肩膀呈红绿色。

曾于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别发现过。1964年5月16日,在海参崴出现过一雄二雌三只,于20世纪中叶灭绝。

TOP.16 中国豚鹿

是一种热带小型鹿,主要在印度、缅甸、泰国,也生存在云南西部的耿马县和西盟县,腿比较短,行动时喜欢低头。体长1m左右,肩高在0.6-0.7m,体重约 50kg左右,体毛为漂亮的褐红色,身上有白色斑纹,背部的斑纹较体侧的更为明显些。

由于自然环境的迅速恶化,豚鹿在中国很快没有了踪影。

1960年以后,野生豚鹿被认为已经灭绝。

TOP.17 亚洲猎豹

主要栖息在半干旱沙漠或空旷草原和浓密的丛林中,四足很像狗,爪子钝下弯度小,仅能收缩一半。腿长、体瘦,因此,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13 km,一次跳跃最大长度可达9.1 m。

亚洲猎豹只分布于南亚和中东,大量开垦丛林、草原,种植庄稼,使猎豹栖息地大量被毁坏,另外驯养猎豹和大量捕杀,亚洲猎豹数量急剧减少。

1940年以后,人们只是几年内才能偶尔发现一次亚洲猎豹,最后一次发现野生亚洲猎豹是在1948年的印度南部, 最后一只亚洲猎豹是生活在德里动物园,在1995年1月死去,从此灭绝。

TOP.18 洞穴狮

又叫欧洲或欧亚洞穴狮,曾是狮子中体积最大的之一,肩身高约1.2米,身长2.1米,推断洞穴狮要比现代狮子大5%到10%。

洞穴狮大约从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开始趋于灭绝,最后有记载的洞穴狮活动是在2千年前的巴尔干半岛。

TOP.19 猫狐

一种已灭绝的夜行性食肉动物,以鼠、兔和昆虫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植物,平均体长只有0.51米,一对大耳朵在娇小的体态衬托下非常大,广泛分布在北美洲西部的平原和荒漠中。

18世纪末,随着开发西部的热潮,人们发现南加利福尼亚猫狐用来练枪法和取乐也确实不错,1903年,南加利福尼亚的猫狐首先灭绝了,其他地区的猫狐也纷纷走到了灭绝的边缘。

TOP.20 斑驴

一半象斑马,一半象马,非洲最有名的灭绝动物之一,实际上是草原斑马的亚种,生活在南非基普省和桔色自由州的南部地区。

在人类的猎食、收集皮革、家养驯化之下,斑驴已走向了灭绝。

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斑驴在1883年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马吉斯特拉动物园。

TOP.21 小齿灵猫

也叫小齿椰子猫、小齿狸等,体形较小。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国内仅分布于滇南西双版纳勐腊和勐养,种群数量非常少,

70年代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采获2个标本,在勐腊、景洪勐养的收购皮张中购得3张皮。

80年代以后,未再进行调查,由于主要栖息地被开垦种植橡胶, 失去了生存环境而灭绝。

TOP.22 大海雀

大海雀,1844年后灭绝,是大西洋中不能飞的大型海雀中最后的一种。

所有海雀中体积最大者,又叫大海燕或企鹅,身高75厘米,体重约5公斤,不能飞。生活在加拿大东部群岛、格陵兰岛、冰岛、挪威、爱尔兰和英国,最终也因捕猎而告灭绝。

TOP.23 袋狸

分布比较广泛,澳洲大陆,塔斯马尼亚,新几内亚以及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些岛屿,从荒漠到热带雨林的不同生活环境中都有,食物是种子、根、白蚁和蜘蛛,体型似螯螯,毛短而硬,耳、尾和四肢均短,四足跳跃行走。

欧洲人到达后开始垦荒、放牧,再加上外来动物,如狐、犬等的引入,袋狸逐渐丧失了栖息地,种群数量锐减。

东袋狸、西袋狸于1940年灭绝;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TOP.24 白臀叶猴

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中国境内已绝迹,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栖息在热带森林,为昼行性完全树栖的猴子,以果实、种子、嫩芽和叶柄为主要食物,也吃小鸟及昆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是体色最绚丽多彩的灵长目动物之一。

1893年12月20日,德国德累斯顿自然博物馆收到了一只白臀叶猴的标本,是1882年在中国海南岛捕获的,这一发现记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那以后100年,还未见到第二只。

TOP.25 普氏野马

又名蒙古野马,是野马的亚种之一,外形似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机警善跑,分布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

1890年,一德国人从中国捕到52匹野马,长途贩运到汉堡后,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后代。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野马从欧洲引回中国新疆半散放养殖。

TOP.26 昆士兰毛鼻袋熊

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区,长相不善,却是食草动物,类似于啮齿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但通常在晨昏活动,喜欢独来独往,习惯于在洞穴的出入口附近吃“窝边草”,不会离开洞穴很远,洞穴规模非常庞大,纵深达到800米左右,出入口也有好几个。

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和家畜争夺食物而遭到捕杀,加上小规模火山爆发,在昆士兰东南部,昆士兰毛鼻袋熊在1900年就已经灭绝了

TOP.27 虎头鼠

一种大型鼠类,体长可达0.24m,尾长0.15m,体重200g以上,头占整个身长的近1/3,毛色黑亮且厚,颚强健有力,四足很尖,性情十分温顺,乖巧,是一种生活在草丛中的食草鼠,以种子、植物的根、茎和水果为食。

1887年以后,欧洲人的船队到来,随船队一起“偷渡”而来的熊鼠给虎头鼠带来了灭顶之灾,熊鼠不但咬食岛上的原有的鼠类,还带来了各种传染疾病,因为与外界隔绝,虎头鼠没有任何免疫的能力,大量死于鼠疫。

仅仅两年时间,虎头鼠就变得十分稀少了,相继死于熊鼠的咬杀和鼠疫。

1900年,虎头鼠全部消失了。

TOP.28 西非狮

曾经广布于除了撒哈拉沙漠中部和热带雨林以外的非洲大陆,印度也有少量分布,现狮子在西非已绝迹,只在东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大多生活在国家公园内。

早在16世纪,欧洲人踏上了西非和北非,他们经常进行狩猎活动,在这些人的贪婪与胜利的欢笑声中,狮子在西非、北非一天天地减少。

1865年,最后一个西非狮也倒在了枪口之下,1922年北非狮也永远消失了。

TOP.29 欧洲野牛

体形极为硕大的牛,作为欧洲最有名的灭绝动物,最早生存于约2百万年前的印度,后向中东地区迁徙,后来是远东,大约在25万年前来到欧洲安家落户,公元13世纪,欧洲野牛的生存范围已只限于波兰、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和东普鲁士地区。

1564年时,据调查,已只有38头欧洲野牛存活。

最后一头有记载的活欧洲野牛,雌性,1627年死于波兰的贾科塔罗丛林,它的骨架现保存于斯德哥尔摩市。

TOP.30 斯泰勒海牛

毫无防御能力的动物,它的灭绝速度之快超出人们想象,在1741年由自然学者吉奥格.斯泰勒在白令海靠近亚洲海岸附近发现,这种海牛身长7.9米,重约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