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总管结石?
人的胆道系统非常复杂,而且与外貌类似,一人一个样子,大体上可以分为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胆汁由肝脏产生,经各级胆管汇合,流入胆总管。
当未在进食时,胆总管末端的括约肌收缩,胆汁流入胆囊中暂存;进食后,括约肌开放,胆汁经十二指肠大乳头进入肠道帮助消化。
结石存在于胆道不同的位置会引起不同的症状。胆总管结石通常会导致急性炎症,出现腹痛、寒战、发热、黄疸(皮肤黏膜黄染、尿液发黄),严重者称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可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也可以导致慢性炎症,反复出现腹痛、黄疸、纳差、乏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结石长期存留还会导致胆管癌[1]。
胆总管结石从何而来?
大部分普通人和部分外科医生认为,胆总管结石大都是胆囊或肝内胆管形成结石后掉落下来的继发性结石,胆总管原发结石占比很小[2]。但该假设尚未得到严格的证实,而且胆道外科医生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时也经常会发现一些难以解释的情况:有些成块的胆总管结石直径远大于胆囊管,它是如何从胆囊中掉落下来的?
胆囊管的管径大多在2~3mm,而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直径在2.6~3mm,如果结石能从胆囊中经胆囊管落入胆总管,那它为什么不能再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肠道呢?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一段时间后发现胆总管内出现了新的结石,这些结石又是从何而来呢?
以上这些疑问实际上已经有了答案:胆总管结石的形成与胆道环境的改变有关,而胆道环境改变主要是因为胆道内液体流速和流向的变化[3]。在正常情况下,胆汁应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单向流入肠道,胰腺分泌的胰液也应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单向流入肠道,胆汁和胰液不应发生反流,肠液也不应反流入胆总管或胰管。
阿尔卑斯山下的河流汇合处
当出现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发生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时,就会出现胆胰管合流异常(PBM)或隐匿性胰胆管反流(OPBR),胰液或肠液就会反流进入胆总管,此情况会导致胰酶在胆总管中被激活,引起胆管黏膜组织、细胞、蛋白质、DNA及RNA的损伤,进而导致结石的形成[4-6]。
胰胆反流
肠胆反流
如何治疗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从技术上讲难度不高,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和内镜下胆管逆行造影取石(ERCP)都已经是成熟的微创技术,难的是取出胆总管结石后如何防止复发。
LCBDE 示意图
ERCP取石示意图
明确和去除病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如明确胆总管结石来自胆囊结石下落,需要去除胆囊结石形成的病因,基于精准医学理念和个体化治疗原则,可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
如明确胆总管结石是胆汁流出道不畅所致,可在ERCP取石的同时行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必要时一期缝合重建乳头,以恢复胆汁流出道的通畅性和括约肌的“单向阀”功能[3,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