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真知堂说史:
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
《长恨歌》说的是谁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应该知晓。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伟大的朝代,莫过于汉唐。《长恨歌》说的,就是唐代皇帝玄宗和他的爱妃杨玉环的故事。
据说,杨玉环本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的妃子。后来被唐玄宗看上,玄宗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先是与杨玉环暗通款曲,后又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送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五年后,册立新的寿王妃韦氏,立杨玉环为贵妃,视同皇后。杨玉环能改嫁给唐玄宗,两个女人起了关键作用。一个是寿王生母武惠妃。
杨贵妃的事迹,《旧唐书》《新唐书》都有记载。《旧唐书 卷五十一》曰:“玄宗杨贵妃,父玄琰。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开元。。。二十四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后庭数千,无可意者。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既进见,玄宗大悦。不期岁,礼遇如惠妃,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
说的是杨贵妃父亲早逝,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宠妃惠妃死去后,玄宗觉得后宫三千佳丽没有一个看上眼的。于是有人进言说杨氏貌美,玄宗一见倾心,没几年就礼遇如同惠妃。宫中无皇后,杨贵妃实同于皇后。也就是说如果这年杨玉环刚嫁给寿王时,武惠妃没死,也就没有后来杨玉环什么事了。
《旧唐书》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六年(941年)命修的唐史,当时离唐朝禅位于后梁朱全忠(907年)灭亡的时间不远,唐的影响力还在。编撰者刘昫等人为尊者讳,言不及此很正常。那么后来的《新唐书》怎么说的呢?
《新唐书 卷七十六》曰:“玄宗贵妃杨氏,幼孤,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
由此看来,杨贵妃本为寿王妃是无疑的。首次见到唐玄宗时,绝非女道士。《新唐书》所言为是。不仅如此,在史料中还记载有册杨氏为寿王妃之诏令。
《唐大诏令集卷四十》“册寿王杨妃:“维开元二十三年,岁次乙亥,十二月壬子朔,二十四日乙亥。皇帝诏曰……尔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公辅之门,清白流庆……今遣使。。持节册尔为寿王妃……”
看到没有,黑体字的杨玄璬就是杨玉环的叔父及养父。她被玄宗封为寿王妃是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事情,也就是说杨玉环见到唐玄宗应该就是次年新婚时后的事情。那么,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女人是谁呢?就是唐玄宗死去多年的生母窦氏。
杨氏也不是一步从寿王妃变成玄宗杨贵妃的。为了合理的把杨玉环长久放在身边,唐玄宗借口生母太后窦氏忌辰,说杨玉环为了太后要求出家为女道士。《唐大诏令集卷四十》有《道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曰:“……寿王瑁妃杨氏,……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宜度为女道士。”
《新唐书 本纪第五》亦有相似记载: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条下云:“十月甲子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五年后的天宝四年,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杨玉环和唐玄宗逃难至马嵬驿,在乱兵逼迫下,唐玄宗下令杨妃自缢而死。也就是《长恨歌》中说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让我们再来梳理一下:
杨玉环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嫁给了玄宗之子李瑁,开元二十四年见到了唐玄宗。这一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薨逝,唐玄宗陷入了失去佳偶的痛苦之中。玄宗一见杨玉环,立刻惊为天人,当时应极为后悔为何没有在下诏书册命杨氏之前见一面。
随后的几年,玄宗多次召杨氏入宫,其中情形堪称玩味。到了开元二十八年,二人的情形估计已经到了水深火热之中,玄宗想了个办法,以死去了五十年的母亲窦氏忌辰为理由,宣布寿王妃杨氏自愿出家为道士,算是合理合法的和寿王离了婚。几年后为寿王再娶新妇,自己顺理成章的娶了前儿媳。
看到这里,有人要说了,这些宫廷往事污秽不堪,有何可说的?其实,笔者是读史的。从玄宗娶前儿媳杨氏为妃这件事情来看,和历史上的收继婚习俗有很大关联。
收继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婚俗。这种婚俗在中国古代许多民族曾广泛流行,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
这种婚俗是原始社会群婚的残余形式。私有制产生后,妻子被当做夫家财产,寡妇须留在夫家转嫁,由族内继承,以防财产外流。如《金史》载:“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
《旧唐书 党项传》云:“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妇”,”不婚同姓”。
唐玄宗娶儿媳为妻,今天看来太过荒谬和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当时却还是属于人们可以接受的事情的。更何况在娶杨氏之前,杨氏已经与寿王离婚出家为道士。
历史总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唐高宗李治之前也娶了自己父王唐太宗时的武才人媚娘为妻,武媚娘在嫁给唐高宗之前也是曾经出家为尼。最近热播的清宫剧《甄嬛传》里甄嬛也是出过家的,具体内容我没看不太清楚,估计都是差不多的故事吧。
唐玄宗娶前儿媳杨玉环为妻,乃是依据古代的收继婚风俗。那么,他又不是少数民族,为何敢于置儒家礼仪于不顾这么做呢?真相难道是他不是汉族人,本就是夷族吗?
关于唐代的风俗,确实按今天的眼光来看非常开放。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武则天就出现在唐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证明,唐代的女性衣着打扮非常暴露,完全可以和今天媲美。唐代的开放,难道仅仅是因为国力强劲而自负吗?
再往上追溯,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本是隋朝重臣。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本是北周重臣。北周继承的是西魏,西魏继承的是北魏。北魏道武帝本是鲜卑族,也就是俗称的夷族。
从北魏建国到唐建国,前后数百年间,北方王朝都是在少数民族统治下的王朝。如果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北方在少数民族统治下一直到隋朝建立(581年)长达265年。如果算到唐朝建立(618年)则长达302年之久!李渊家族在北周为官,也就是事胡已久。那么,他们家是不是汉族呢?还是李家本就是少数民族?所以大唐才那么开放?
据《新唐书》记载“高祖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周闵帝受魏禅。。。封唐国公。。。渊袭封唐公。。。”
从这可以看出李氏一门发家史。其先祖为李皓,十六国时期自立为西凉王。西魏时李家太尉,八柱国之一。北周时封唐国公,仅次于王爵,和隋文帝交好。
那么,西凉王李皓又是谁,他是不是少数民族呢?
李皓,又称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汉族,陇西成纪人,是李昶的遗腹子,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建立者。
西凉简王李昶,字仲坚,是前凉武卫将军、安世亭侯李弇的儿子,十八岁就死去了。
李弇,陇西人,汉朝名将李广的十四世孙。在前凉张轨的手下为武卫将军、安世亭侯。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称之为飞将军,擅长骑射。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李广任前将军,迷失道,愤愧自杀。后人追思李广,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句。
到此,基本上李唐王朝的血脉和先祖就都搞清楚了。
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北方最后一个较大的汉族政权灭亡。公元400-421年,李渊的祖先李皓建立西凉不久覆灭。从此,李氏一族历代皆事北方夷族,终成显贵。
历史上李渊曾经姓大野氏,名叫大野渊。长达近200年的北方与少数民族长期通婚和杂居,李家早已是鲜卑化的汉人。如果从血统认真分析来看,李家自从西凉灭亡之后长期杂居于鲜卑等少数民族之中,其汉族血统在421年后到581年隋朝建立期间,恐怕已残存了不多了。说他是汉人可,说他是胡人也可。(不喷,仅就事论事,不涉及任何其他)
所以,从唐高宗娶庶母武媚娘,到唐玄宗娶前儿媳杨玉环,其实都不是汉族传统文化范畴的事,而属于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制范围。唐朝的开放,本就建立在大一统的文化范围之内。以管窥豹,则历史的真相或将昭然天下,让人深思。